家有宝宝网

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了 家長該怎麼做?

從出世以後,孩子每一個轉折性的進步都讓做父母的狂喜,小不點兒一天天地長大,當孩子開始融入群體,也是父母頭痛的開始,他鬧脾氣了,闖禍了,打架了,哭鼻子了,孩子與別的孩子之間的戰事不斷,讓父母手足無措,因為那是屬於孩子們自己的事,不好插手,可闖下的禍偏偏又只能等著做父母的去補救。這時候,最難拿捏的是一個度的問題,因為孩子們都很敏感,任何稍微過火的處理方式,都可能給孩子將來的成長留下陰影。要妥善為孩子收拾戰爭殘局,觀念的樹立和合理的方法至關重要。

講述人:星星媽媽

故事主角:女兒星星,2歲多,今年9月剛上幼稚園

心情:困惑

那天早上星星安定下來開始玩皮球,正玩得津津有味,旁邊一個小男孩看得眼紅,突然一下子把皮球奪走了,星星嚇得怔在原地。我也愣了一愣,心裡一時像被貓抓一樣難受,被別的小孩明目張膽地欺負,星星卻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

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週五快下班時接到外婆的電話,說在幼稚園,別的小孩來搶星星玩具,星星不給,爭奪之中,小男孩狠狠地咬了星星一口,星星沒提防,玩具就被搶了,手臂也因此破皮受傷。可是我女兒沒哭!這才是讓我最心痛的,因為她一再受到侵犯。

問題

我頗有無能為力之感,因為不可能不理智地去打那個搶玩具的孩子,我媽也說得對,孩子太小,什麼也不懂,只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然而我擔心她一味忍讓,會形成逆來順受的性格,將來如何應付社會激烈的競爭?事實上之前我們一直教育孩子要懂得謙讓,到了這個階段,謙讓卻成了退讓,孩子顯然吃虧了。我想對孩子說,再有小朋友來搶你的玩具,你就強硬點,要懂得還擊。可是如此又令我們的教育前後不一,孩子可能無所適從。

現在家裡意見分成兩派,我媽堅持認為不能教會孩子野蠻,謙和禮讓還是第一位。我和我爸則覺得,傳統教育過於單一,孩子只認得遵守“好”的道德準則,不教她應付“惡”的情況,會令孩子與社會現實脫節。可如何才能科學地教會孩子既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又不把她引向暴力,實在令我們感到棘手。

專家分析

3-5 歲是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多發階段,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但未必是帶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稱為“欺負”。孩子的邏輯很簡單,他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沒有,心裡就會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別人不給,他就可能會搶,甚至很自然地用咬的方式,被咬的孩子感到痛,鬆開了手,並且哭,他因此得到了玩具。這樣,在咬人的孩子心裡,可能就會形成這樣的觀念:通過攻擊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稍大一些,孩子學會利用團體關係對某個孩子進行孤立;或者要脅別的孩子要聽他的話,否則就打他;或者用嘲笑等方式進行言語傷害,攻擊性行為帶上了傷害他人的目的,則發展為“欺負”行為。

錯誤做法

把責任推給老師,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師的不是

原因:孩子之間的爭執本來就與老師無關,隨便指責老師,無助於事件的解決,也有礙孩子認識真相,著重點應該是教孩子自己去面對挫折和鼓起勇氣,責怪老師只會令孩子感到更加懼怕。

直接帶孩子去與對方父母交涉

原因:家長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而不是站在客觀層面,碰到一起就很難理智處事。應該交由第三者如老師來管束。

正確方法

關鍵是教育咬人的孩子

因爭奪玩具而引起咬人和打架事件,是孩子自我進行學習的過程,與本心的善惡沒有關係,家長並不需要太過緊張。但絕對不能因此而掉以輕心,尤其需要注重教育發起攻擊的孩子,家長或老師一定要出面干預。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如果玩具的主人不願意借,那孩子必須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如果因為他哭鬧而把玩具給他,只會縱容他的驕橫。

咬人事件一旦發生,對咬人的孩子,除了批評他這是不對的,還要對他施以一定懲罰,同時讓他看到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受到攻擊的孩子可以得到呵護和安撫,通過這些舉措,令咬人的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而且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孩子樹立起這樣的觀念,也就能夠自覺地摒棄攻擊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