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變成“牛皮糖”,父母該咋整?

一·孩子黏人,是心理發展的需求

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會出現一個特別黏人的階段。不僅是因為血脈親情緊密相連,更是因為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比較弱小,語言和動作都還需要依賴大人。在這個時間,他就會選擇和自己關係最親近的媽媽依靠。如果寶寶除了黏人之外,沒有其他異常表現。那麼黏人就是無傷大雅的,家長朋友無需太過在意。

二·孩子黏人,受外部環境消極影響

有的孩子並不是天生黏人,而是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或是曾經遭受過有關“獨立”的糟糕體驗。這樣一來,孩子就只能通過“黏人”的方式來尋求父母的呵護,避免上一次的糟糕體驗再度發生。

三·孩子黏人,是因為被親人過度保護

不少寶寶都表現出類似症狀,在家活潑又乖巧,到了外面見了人就很不自信,不願意多說話,更不可能主動展現自己,家中有陌生人在場時,孩子會表現得十分不自然、煩躁。一般而言,這種孩子是在日常生活中被父母過度關愛,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以至於完全不能應付正常的社交生活。

四·孩子黏人,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大部分孩子都有這類情況,在入園以前,並不是非常黏人,可入園之後,頓時就有了一種自己被人“遺棄”的感覺。既不願意前去上學,更不願意離開父母。對於幼兒來說,環境發生改變時,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是很尋常的。不過,如果孩子的黏人表現得有些過分了,這就可能是父母沒有把握好過渡階段。在入園之前,應該讓孩子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讓孩子知道,入園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而不是“麻麻不要我了”。

五·孩子黏人,可能是先天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脾氣與性格,他們並不是傳統說法上完完全全的“一張白紙”。所以說,孩子黏人與否,也跟他天生的脾性有關係。倘若你的孩子從小就給人一種“難帶”的感覺,在餵奶、睡覺或是玩耍時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說不定你的寶寶就是天生的黏人寶寶,更加需要你的保護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