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家長應該通過遊戲+場景設計來增強寶寶的安全意識,因為和3歲以下的寶寶用語言講道理,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但這並不代表講了就沒效果。寶寶是通過遊戲來啟智的,所以給寶寶講安全知識,不妨從設計遊戲開始。這裡介紹國際流行的“行為導向教育法”,即家長設置生活場景,和寶寶一起參與,並在遊戲中讓寶寶自己體會到危險,並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防溺水
無論多大的寶寶,都會對水情有獨鍾,怎厶告訴3歲以下的寶寶注意水安全呢?你可以這樣做:
遊戲:準備一盆水和兩隻小鴨子。一隻鴨子身上綁了泡沫塑料,一隻鴨子沒有綁,同時放入水中,讓寶寶觀察會發生什?
結果:身上綁泡沫塑料的鴨子浮在水面,而另一隻沉入水底。
告訴寶寶:你看,有了救生衣的鴨子,就不會沉到水裡去。寶寶下水,也要有防護衣哦;而且要有大人看護,不能離開大人一個手臂的距離哦。
防跌落
寶寶對高空沒有畏懼感,喜歡居高臨下,感受不一樣的視覺驚喜。設計遊戲的重點就是告訴寶寶跌落的危險。
遊戲:準備一架梯子、一個瓷娃娃,和寶寶玩登高遊戲。當寶寶登上梯子後,扔下瓷娃娃……
結果:瓷娃娃會摔破。
告訴寶寶:瓷娃娃和寶寶一樣,沒有翅膀,不會飛,一旦從高處跌落,就會受傷。寶寶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萬不可登高。
防誤服
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誤服。如何告訴寶寶那些花花綠綠的藥不是糖果,是藥呢?這裡的遊戲可以試試。
遊戲:準備一些糖果和藥片,同時將藥片都放在藥盒裡。在藥盒外面貼一個哭臉的不乾膠標籤。
結果:用哭臉標誌區分有毒物品、藥片和糖果的不同。
告訴寶寶:家裡貼有哭臉的標誌都是危險的,不可以碰,更不可以放在嘴裡。同時家長要時刻警惕,將這類藥物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防燒燙傷
打火機、點火槍,這些都是3歲左右寶寶超級愛的“玩具”,如何告訴寶寶“火”是怎麼回事呢?
遊戲:準備一張紙、一個打火機,在盆裡點燃,看紙化成灰燼。
結果:白紙被燒成黑色的灰燼,讓孩子體會到火的威力。
告訴寶寶:打火機不是玩具,火是很危險的東西,大人孩子都不可以拿它當玩具哦。
這次節目引起了父母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政府與民間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稚園,也策劃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活動中最吸引孩子們的就是警方精心製作的那本獨自在家安全手冊了。因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塗色的畫冊,孩子們在塗塗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如果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或在睡覺。不論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開門。
—接聽電話時,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誰在家裡等任何與家裡有關的資訊。
—要到哪裡玩,一定要讓爸爸媽媽知道。
—不可獨自行走,出門總要與朋友相伴。
—不要獨自到加油站、戲院、餐館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
—空空的大樓、安靜的門道,雖是好玩的地方,但不可獨自到那裡玩。
—有任何不對勁的事,別忘了打報警電話。
—不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食物。
—無論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車,哪怕他說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或是爸爸媽媽讓他來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對你說:保證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遊戲,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我不認識這個人。或高叫:火警!(專家認為,這樣叫會立刻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人聽到“火警”都會救助。)
—不要公開說出家裡近期的外出旅遊計畫。
—學會打開和關上家裡所有的門窗。
當然,僅僅一次填色遊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牢記這些安全守則,所以從警局回來,我們又把經常在幼稚園玩的“假設遊戲”教給父母們,讓“安全守則”成為親子遊戲的一部分。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比如父母充當陌生人——
1、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能用他的車載你回家,你該怎麼應付?
2、在遊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麼辦?
3、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個陌生人來敲門:“我的車壞了,想借個電話用用”,你答應嗎?
4、如果一個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對你說,你媽媽受傷了,囑咐他來接你,你跟他走嗎?
此外,我們還建議父母在大眾媒體播出的節目中尋找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看到孩子被綁架的電視新聞,就可以借此問問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樣的情況,會怎麼做?”如果晚報上報導,某個孩子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玩被騙子帶走了,也不妨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安全的,在這種探討的過程中,孩子多會比平時更認真地聽大人的話。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所以我們會明確告誡父母:不必大驚小怪;即使經過你的糾正,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終會在遊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