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日常哪些行為會損傷寶寶聽力


如果有一天,聽力突然喪失,會是怎樣的情景?你知道我們的聽力獲得是多麼不容易嗎?你知道,在我們成長的初期,稍有不慎都會使我們喪失聽力、失去傾聽世界的機會嗎?更重要的是,沒有聽就沒有語言;沒有語言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一切。


日常哪些行為會損害寶寶的聽力


那麼,日常哪些行為會損傷寶寶聽力?

1、勿在孩子周圍吸煙。

研究表明,家長吸煙的孩子與那些不吸煙者的孩子相比,更容易患感冒及耳部感染,從而影響聽力。

2、孩子生病謹慎用藥。

在不大瞭解藥物的性能和病情的情況下,別盲目地要求醫生為孩子打針吃藥。對具有特殊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有些藥物對聽力有明顯的毒害作用。所以,給孩子用藥慎之再慎。

3、保持鼻咽部的清潔。

預防感冒,預防中耳炎。一旦感冒應及時醫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導致感染。此外,洗頭、洗澡、游泳時,要防止污水進入外耳道,否則應立刻用醫用棉球將耳朵擦乾,建議游泳時佩戴耳塞。

4、減少生活中的噪音。

記住,給寶寶玩聲音很大的發聲玩具,勢必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此外,也應讓嬰兒遠離娛樂或者放爆竹等超高分貝的場所。請記住: 聲音每增加10分貝,就意味著有損於耳朵的噪音增加10倍。

5、儘量別給寶寶掏耳朵。

切忌用不清潔的毛線針、髮卡等在孩子的耳朵裡盲目地掏。否則由於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看不清耳內組織,很容易將耳道深處的鼓膜刺破,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鼓膜大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

6、胎教要正確選擇音樂。

應選擇在懷孕三個月後在空間較大的環境中,播放節奏柔和舒緩的輕音樂,不要離胎兒過近。

切勿直接將音箱的揚聲器放在腹壁上,以防胎兒的耳蝸及聽覺神經造成損傷,引起聽力障礙甚至耳聾。

簡單方法測聽力

臨床上,小兒患上呼吸道感染容易發生藥物性或急性中耳炎,造成聽力障礙。0至6歲兒童期發病率最高,成為小兒常見的致耳聾原因。當感冒後出現耳鳴、耳悶脹感、鼓室積液和聽力下降,應警惕聽力受損,須及時進行聽力篩查。吳教授介紹,家長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在家自我檢測小兒的聽力:0—2歲的嬰幼兒,已有對聲音的自動反應,父母可以在孩子的身邊發出響聲,辨別他的轉向、定位,或依據跟著大人複述語言的功能,檢測孩子的聽力;3—6歲兒童如果還是語言發音差、講話不清,尤其是看電視老是要把聲音開大,就要懷疑聽力受損,須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