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兒童與大人的世界有何不同?如何瞭解兒童的世界?

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忘了小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呢?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是爸爸媽媽與小孩子思維方式的不同。小孩子是感性思維,憑 潛意識行事,而成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所形成的理性思維,掩蓋了感性思維,顯意識的作用壓住潛意識的發揮,於是,觀察世界的角度就不同。

一位母親這樣寫道:

沒事可幹時,兒子就把家裡的東西砸壞,連地上鋪的磚塊,他都會搬開來玩;一隻廢電池,一個鐘錶,他都會打開、砸碎。問他為啥這樣,他說看看裡面有無吸鐵石。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做,不讓他幹的這些事,他挨了打還要幹。

小孩子就是這樣度過童年的,在大人眼裡破破爛爛、毫無價值的東西,在小孩子眼裡可能都是寶貝,都充滿了樂趣。如果我們去看看小孩子的抽屜,也許會發現,少了胳膊的娃娃,一顆缺了邊的玻璃球,可是這每一樣東西後面也許都會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也許有人還記得,在《牽手》裡有這麼一個鏡頭:男主角鐘銳要搬家時,要把兒子的一袋子玩具當垃圾扔掉,兒子馬上像小拳擊手一樣對他è?打腳踢。這個鏡頭是一個非常真實的處理。

小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講充滿了神秘,而生活對大人來講也許已??沒有了秘密可言。我們應該還給小孩子突破人生“秘密”的這份權利。

第二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很快,資訊爆炸,物質生活的豐富與爸爸媽媽經歷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現在的小孩子一出生就面對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小孩子大腦所接收到的資訊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要求小孩子與大人有同樣的視角是不現實的。

第三是有的爸爸媽媽思想固化,而小孩子的境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升。這種變化和爸爸媽媽的不變本身就是一對矛盾。

爸爸媽媽從自己的角度教育小孩子,在小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上,表現出兩種極為典型的趨勢。一是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小孩子,二是當小孩子進入青春期,總希望 掙脫爸爸媽媽羽翼時又用對待幼童的方式來對待他們,所造成的結果都是忽視小孩子自然成長規律,忽略了他們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需求。

面對 小孩子,爸爸媽媽感到競爭的緊迫,時代飛速發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體驗,他們中有的人沖在了浪尖上,有的人被淘汰了,還有的人正苦苦掙扎,內心備感壓力的 沉重。儘管爸爸媽媽的生活體驗不同,但回過頭對小孩子的要求幾乎是一樣的。得學東西,得有幾樣謀生的本領,我們這個年代已經是如此,到你們那個時候只能是 更激烈。這種對小孩子未來的擔心使他們抓緊一切時間安排小孩子的每一天。

一封信裡寫道:

由於我丈夫是66屆的高中學生,對未能完成大學夢耿耿於懷,現已成為終身遺憾。所以就讓小孩子來圓他的大學夢。從四年級開始給小孩子加代數、幾何等。有時一天要做80多道應用題,但對小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卻非常忽視。到現在上初中一年級了,還給小孩子洗臉等。

這位父親把自己的人生失意附加在小孩子身上,希望小孩子來完成自己未下完的一盤棋。早早給小孩子“加餐”,卻對小孩子的全面生活能力不加以培養。

其實,爸爸媽媽應該清楚,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小孩子的人生剛剛開始,他們有他們這一代的生命內容,讓小孩子來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目標是不公平的。

當小孩子大了,爸爸媽媽當然明顯感到了小孩子的“漸漸遠去”。但是,他們渴望小孩子的愛並希望小孩子接受自己的愛,於是變得小心謹慎,努力想把小孩子從 身體到思想à?回到自己身邊。有位母親說,兒子和我上街,都不許我牽他的手,原以為小孩子是個伴,早知這樣,真想讓他回到肚子裡。

這種老母雞護小雞的心理使爸爸媽媽對長大了的小孩子關愛備至,從吃飯穿衣的囑咐,到交朋友、玩耍的叮嚀,並從自己的角度告訴小孩子看待許多事的觀點。

小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爸爸媽媽都應該儘量去適應:小孩子小時候,給他們自由空間和快樂;小孩子大了,要給他們足夠的心理空間和適應情感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