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最合適學齡前BB玩的七種益智親子遊戲

親子遊戲不但能增進寶寶和家長之間的親子關係,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也是大有好處的。下面給大家介紹6種幼兒親子遊戲,非常適合學前寶寶玩。家有0——6歲寶寶的粑粑麻麻趕緊收藏,有空和BB快樂的互動起來吧!

一、摸摸看百寶箱

大腦感覺神經當中,觸覺發展是最早成熟的。觸覺經驗可活化大腦邊緣系統,分泌穩定情緒的多巴胺物質。“摸摸看百寶箱”遊戲可滿足大腦本能的好奇。先挑選數十樣物品,例如大顆核桃殼、松果、刷子、羽毛、鈴鐺、光滑的石頭,讓孩用手伸入箱內,感覺物品的不同的形狀。

0——1歲:對觸覺相當敏感的嬰兒來說,百寶箱探索可能過度刺激,建議改以身體按摩,累積早期的觸覺經驗。

1——6歲:對學前兒來說,百寶箱內的每件物品都是令人期待的全新探索。特別是,那些觸感奇特、摸起來冰冰涼涼(如石頭)等物品,最能滿足孩子旺盛的好奇心。

二、翻滾蛋捲遊戲

大腦透過肢體動作,理解所有接收進來的感官經驗。適當的前庭刺激,有助於手眼協調、平衡感、空間覺知等技巧。但宜以兩分鐘為限,以免刺激過度導致疲乏。

0——2歲:父母合力抓住小毯子的四角做成小吊床(底下要鋪上軟墊),讓小寶寶躺在裡頭,小心緩慢來回擺蕩。

2——6歲:嘗試翻滾、跳格子、翻跟鬥,或玩蛋捲遊戲,讓孩子躺在小毯子一端,露出頭,用毯子將他卷起。接著輕輕抽拉被壓在底下的毯子,讓孩子朝前滾動,享受翻滾的刺激。

三、 指尖運動鍛鏈法

哲學家康得曾說:手是外部的腦。瑞典研究發現,當手指在做複雜、有意識的動作時,腦血流量比平時增加了三分之一。手部的精細動作差,大腦認知表現也較低落。

0——2歲:處於大腦迅速生長期的嬰幼兒,父母可從生活中提供運用指尖的機會,例如自製彩色麵粉黏土、五指畫、手指謠、堆沙堡等幼兒親子遊戲,鍛鏈孩子的手指靈活度,促進大腦的整合協調。

2——6歲:除了摺紙、塗鴉、疊積木、抓豆穿珠外,親子還可一起做點心,或剝蛋殼、削果皮、折衣服、洗襪子等家事。在開發腦力的同時,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

四、 親子打擊樂團

研究指出,處理音樂和數學的大腦回路是相連的,節奏感能幫助孩子發展數學排序及動作計畫能力。透過反覆練習,孩子大腦內的神經回路就能慢慢建立連結。

0——2歲:爸媽可抱著一歲以下的嬰兒,隨著音樂輕柔擺動轉圈。學步兒可踩在大人腳背上,手把手,一左一右配合節拍移動身體。借著動物歌謠律動,還可讓孩子在扮演動物過程中,發展視覺想像技巧。

2——6歲:運用家庭日用品做成打擊樂器,拿出響板、搖鈴、響棒、自製刮板等,先拍手熟悉節奏,再用各式樂器,舉辦一場家庭即興演奏會。

五、 聽音配對筒

早期的聽覺刺激,是學前兒理解能力和語言發展的基本要素。

0——2歲:拿一個會發出聲響的玩具,擺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問他:“哪裡有聲音?”讓寶寶追蹤尋找聲音的來源。

2——6歲歲:聽覺配對筒,可讓孩子學會辨識不同聲音,滋養大腦的語言系統。做法是,使用家裡現成不透光的木制、塑膠或玻璃容器。裝入填充物(幹豆、豆子、米、沙)。大一點的孩子,還可把六個容器塗上綠色,另外六個塗上粉紅色。每一對容器裝入相同的內容物,搖動時會發出六種不同的聲響。讓孩子嘗試從綠筒和粉紅筒中,將聲音相同的做配對。

六、五味初體驗

感官知覺可強化神經細胞的連結,對大腦發展相對重要。以味覺為例,味覺細胞會將感覺訊息沿著味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的味覺皮質區,再和其中的記憶資料相比對。

0——2歲:用引導的方式,教孩子辨識酸、甜、苦、辣、鹹等不同味覺,包括:“哇,蘋果好甜喔!”或“我覺得這爆米花太鹹了!你說呢?”、“嘗嘗這塊姜餅的薑味,甜中帶辣、舌頭有點麻麻的!”。

2——6歲:閉上眼睛嘗一口食物,然後猜猜味道。此外,品嘗新鮮水果沙拉,是集合多重感官的體驗,每種水果的香味、口感,都帶來豐富多變的刺激。

七、親子對話

從實驗得知,語彙的輸出和輸入過程,會讓大腦大幅活躍起來。

0——2歲:專家建議,在嬰兒醒著時,盡可能反復和他說話。雖然寶寶還聽不懂話語的含意,但仍借助大腦鏡像神經元,進行“觀看、理解、模仿”三步驟,觸動語言的初始發展。這是最簡單的幼兒親子遊戲,但是對寶寶的成長卻大有益處哦!

2——6歲:親子一同出聲閱讀、玩文字接龍、相關詞聯想,透過不斷存取腦中已知的知識,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結合,活化思考控制中樞的前額葉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