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說話被當耳旁風,爸媽如何搞定熊孩子?

經常聽到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說孩子不好帶,其實,這些父母與孩子間往往存在著“自我意識”的爭鬥。可是說白了,父母跟孩子之間,不管是誰贏了,結果都不好。那麼,該怎樣在維護孩子自我意識的前提下,搞定不聽話的熊孩子呢?

一·孩子不聽話、不配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條妙招

小朋友在剛剛具備獨立的“自我意識”時,是一刻都停不下來的,哪能乖乖聽爸媽的話做這做那呢?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學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舉個例子,給孩子洗澡澡的時候,很多寶寶都不是很配合,蹬腿蹬腳的,可這時爸媽都忙著給孩子脫衣解褲,生怕孩子著涼感冒,哪有空開解小朋友,讓他“心悅誠服”?更有甚者,性子急的父母可能一巴掌就甩過去了。

實際上,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可以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是繪本放在一邊。一邊給孩子脫衣服一邊讓孩子說玩具的名稱、書的內容等。不知不覺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記憶能力,又增進了親子關係。

二·孩子不聽話爸,媽被惹怒?父母先學會管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每個家庭的內部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寶寶都有喜歡親近和依賴的人。有的寶寶親近爸爸,有的親近媽媽,有的則更喜歡爺爺奶奶······所以,很多家長朋友抓住了孩子的“軟肋”。每當寶寶不聽話時,他們就會告訴孩子“你再這樣做,XX就不喜歡你了。”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時,爸媽說類似的話來威脅寶寶,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時間一長,寶寶可能會形成自卑、憂鬱的心理。更有甚者,孩子在長大後可能不愛與人交流,患上社交障礙。爸爸媽媽要學會給孩子傳遞這樣的觀念:有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好了,不要害怕。

三·“劃清界限”,規定孩子的所有物

寶寶長到能走能動時,家裡的東西常常會被一陣亂翻。怎麼辦呢?很多父母選擇了失敗的“大吼大叫”,稍有不順心可能還會對孩子動手動腳。

好奇心是兒童的天賦,尤其對於一個剛剛萌發“自我意識”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要做的不是打罵,而是跟孩子“劃清界限”。告訴孩子,你的東西是哪些,爸爸媽媽的東西又有哪些。

你應該學著跟孩子約法三章,例如,爸爸媽媽的東西,你可以看,但不可以碰。至於孩子自己的東西,用完了之後必須放回原處,並且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