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baby愛打人的4大真相
不知您發現沒有,未滿三歲的寶寶,有時候很乖巧,有時候卻會舉起他的小胳膊小腿對人拳腳腳踢,怎麼說都不聽。這一點也往往讓寶媽們困惑又糾結:孩子打人是故意還是無意?怎樣才能改掉孩子愛打人的壞習慣?孩子愛打人是為何?在本文中,就讓小編來分析一下愛打人的寶寶是什麼心態吧。
一·原因一:以為爸爸媽媽喜歡被打
孩子到九個月大之後,他支配手腕與上胳膊的能力大大增強。這個時候,打人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樂趣。因此,每每家長朋友和孩子玩得正在勁頭上時,孩子就會突然舉手“打一打”爸媽。而爸爸媽媽怎麼會責怪這麼小的孩子呢?孩子還小,力氣不大,他的打無關痛癢,看見孩子這樣的舉動,寶爸寶媽會覺得孩子動作討人疼,不自覺地會笑出聲來。這反而讓孩子以為打人是好事,爸爸媽媽喜歡被打,這在潛移默化中鼓勵孩子繼續打人。
小編建議,針對這種情況,寶爸寶媽應該板起臉,同時認真嚴肅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打人是錯的”。與此同時,家長也應該告訴孩子表達喜歡的正確方式,如親吻擁抱等。
二·原因二:模仿行為
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有的父親和朋友之間喜歡用互相拍打肩膀的方式表達問候,寶寶見到了,難免會誤會“打”這個動作是表達“喜歡”、“歡迎”的意思。還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看到了類似的打架場面,跟著學習了一番。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朋友可以用更加健康、陽光的方式來打招呼。此外,觀看電視的時候,要選用健康、陽光和積極的動畫片,陪孩子一同看。
三·原因三:想引起注意
有的孩子在家裡是乖寶寶,在幼稚園卻喜歡動手打人。這並不是因為孩子是兩面派,而是因為孩子希望能夠跟其他小朋友交流,但又不會正確的表達方式,只能用打人這種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了。有時候,小寶寶打人只是想表達自己的友好,但肢體幅度往往卻演變成了打人。
這時候,媽媽們就起到作用了。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打人是會疼的,並學孩子的口吻,教會孩子與他人做朋友的正確方式,例如:“我能夠和你說會話嗎?”,“我想跟你做朋友。可以跟我玩會嗎?”
四·原因四:害怕被別人搶走父母的寵愛
孩子滿兩歲以後,自我意識發展飛快,很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重視自己。有時候,父母邀請了別的寶寶來家裡玩,或是家裡來了別人,減輕了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出於嫉妒和恐懼,孩子就會對這個新來的“動手”,出現打人的情況。此外,孩子還有可能通過其他方法來表達自己的不安,例如哭鬧、摔打玩具等。
爸爸媽媽切不可一味打罵,而要配合孩子,讓孩子和客人多接觸。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爸爸媽媽還是一樣重視自己的,自然也就不會對客人懷有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