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家有“戀物”童一枚,怎麼辦?

“我家兒子今年已經三歲多了,可是他有一個怪癖,就是每天都拿著他的那個小毛毯,形影不離的。吃飯也要帶,出去玩也要帶,上學也要帶去學校,真是愁死了。想想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張太太最近為此很是煩擾。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戀物癖,該怎麼做?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一起走進戀物癖兒童的秘密世界。

首先,家長要瞭解戀物癖兒童為什麼那麼喜歡“戀物”。

孩子一生下來天生就有一個依戀他人或者物品的階段,這個階段叫做孩子的依戀期,一般在兩歲前特別明顯。有時候孩子會依戀自己的玩具,依戀自己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如毛巾,枕頭,毛毯,抱抱熊之類的軟軟的物品;有時候孩子會依戀奶嘴,大人的懷抱等。在依戀期的孩子有“戀物”的現象都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家長要學會辨別哪些戀物癖兒童需要進行干預。

如果當孩子過了依戀期但還是對某些物品達到了癡戀甚至是“癖”的程度時,家長這時候可要引起重視了,這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家長要學會分析是不是孩子在心理層面害怕某些東西,或者是在生活過程中受到了哪些傷害。

再次,家長要學會理解戀物癖兒童,不可強行戒除。

家長如果對孩子的“戀物”現象做出打罵或者乾脆明令禁止,這些做法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永久傷害,不但難以離開自己的依戀物,還會產生強烈的反抗、抵觸情緒,適得其反。而家長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傾聽他們的心聲,説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不安或者替他們清除不安的根源。理解他們,瞭解他們,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撫慰,代替他的“小毯子”給予他溫暖和力量。

最後,家長要學會科學適當的方法來干預孩子的戀物癖行為。

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多買一些類似的“戀物品”,讓孩子有多種選擇,這樣可以慢慢地轉移掉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同時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對一些“戀物品”進行告別,比如用過的小毛毯已經舊了,家長可以提醒孩子這些要換掉了,讓孩子跟小毛毯說再見,然後用其他替代物來代替掉小毛毯;最重要的是家長平時在家裡要經常關愛孩子,擁抱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為很多的“戀物”現象都是源于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家長的關愛引起的,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做親子遊戲,還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這樣慢慢地就可以讓孩子遠離“戀物”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