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不要讓孩子成為大懶蟲!


一·行為一:出於溺愛心理,縱容孩子的懶惰惡習

小寶貝是爸媽最貼心的小棉襖,爸媽希望能夠把最好的給孩子。這種心理很正常,但卻不合適。寶寶在早期可能出現一些惡習,例如睡懶覺,什麼都不做,但會指揮別人做這做那。當父母發現自家的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時,往往抱有“孩子還太小,什麼都不懂”的心理,對孩子其實是一種縱容,爸媽這樣做只會讓寶寶變得更加懶惰。

寶寶就像一棵小樹苗一樣,成長需要父母遮風擋雨,但同樣需要父母的引導。因此,一旦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惡習”,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提出並指正,做到賞罰分明,不溺愛孩子,不助長孩子的壞習慣。

二·行為二:自己搞定一切,不讓孩子插手任何事情

在二十一世紀,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家老老少少都圍著孩子團團轉。不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孩子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幾乎被包辦。大清早,孩子起床後,爸媽幫孩子刷牙洗臉;寶寶餓了要吃飯,也總是爸爸媽媽拿著勺子一勺一勺送進孩子嘴裡。總而言之,太多孩子本可以自己動手去做的事情都被長輩代勞了,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就養成了寶寶的惰性心理。

作為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然而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盡可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為孩子做好,不讓他自己做。隨著孩子年齡的遞增,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比如吃飯、刷牙、洗臉,等孩子再大一些還可以讓他們幫忙做一些家務活,這樣,寶寶不僅不會懶惰,性格上也會更獨立。

三·行為三:父母經常打擊孩子?錯上加錯!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孩子喜歡參與爸爸媽媽正在做的事情。但是父母卻往往擔心孩子搞砸,不讓孩子插手。這種行為會不斷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慢慢地,孩子可能就成了大懶蟲。

對於爸爸媽媽的話,孩子是十分敏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爸爸媽媽必須學會引導孩子培養勤勞、獨立的品質,同時也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也許一段時間後,你將會發現孩子大大不同于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