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媽媽們注意了,教你如何把寶寶培養成社交天才!

寶寶社交從多大開始

寶寶社交可以追溯到媽媽的孕中期、孕晚期,寶寶出生後應該從身邊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默默的進行。家長要有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現在主張堅持母乳餵養,提倡生後30分鐘內開始哺乳,在哺乳的過程中,寶寶如何含接媽媽的乳☆禁☆頭,如何開始吸吮第一口母乳,這些對母子雙方都是一個"社交"的起步。寶寶0歲社交,首先從跟家人的互動中做起。

寶寶學習社交的重要性:

1、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無法離群索居。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資訊,學習他人的經驗和智慧,以及溝通協調,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2、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指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建立和諧的社會關係,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及控制自身行為能力,用以適應社會的心理特徵。

3、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和活動能力,然而今天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們寵著愛著,呵護著,要啥給啥,惟恐待慢著他。他們從出生那時起就生活在一個“獨立王國”似的單元內,是這個“王國”裡的“小皇帝”,他們什麼都不缺,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良的習性——不合群。如:有的孩子比較自私,不讓別人碰他(她)的東西;有的孩子有點霸氣,愛發小脾氣;也有的孩子不愛說話,見人就臉紅,害羞靦腆等表現,這些不良的習性將阻礙著他們今後的社會活動。所以,從幼兒起就開始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4、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能否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的狀況。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至關重要的。

影響寶寶社交的因素:

嘗試型:孩子試著和別人接觸,使用一些讓別人注意的手段,比如提出問題,訴說自己的事情,表達自己意見等。

強制型:孩子強行和別人交往,如果同伴不答應,他可能會以罵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對待同伴。

逃避型:孩子害怕和別人接觸,總躲避別人的注意。嘗試型的孩子一般比較受人歡迎,強制性的孩子是經常遭人拒絕的,逃避型的孩子則容易被人忽視。父母可通過觀察,或者和孩子的老師交談,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類型。在幼稚園裡,受歡迎的兒童往往贊同其他孩子的願望,主動和同伴分享玩具與食品,樂於幫助同伴。在學校裡,受歡迎的兒童通常是學習成績好,能夠聽取其他孩子的意見,但又能提出自己見解的孩子。

如何培養寶寶社交能力:

多向幼稚園老師要"情報",通過和老師的交談,瞭解寶寶在幼稚園的情況,如果寶寶的老師認為他確實在學校不合群,那麼,試著向老師建議:是不是能讓寶寶在學習或是課外遊戲時間,和其他小朋友結成對子,有意識得多安排他們一起活動。

遊戲是培養寶寶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勵自己的寶寶參加遊戲活動,讓寶寶走進別的小朋友中間去玩。通過遊戲,幫助寶寶逐步擺脫"自我中心",融入到群體之中。邀請寶寶的朋友來家做客一旦寶寶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個,馬上邀請他到家裡來玩。趁著這個機會可以教寶寶學習待客,學習幫助別人,學習分享玩具。如果寶寶將好吃的食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大大激發寶寶與同伴長期友好相處的願望。同時,父母還可以在家裡開闢出一個"遊樂場",讓寶寶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裡面玩。要注意的是:遊戲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寶寶的反應和心情,一旦他們發生摩擦、發脾氣開始吵鬧時,父母要給予制止和正確的引導,告訴寶寶在交友中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給寶寶做好個好榜樣,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對寶寶社交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裡,家長應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寶寶也可以學習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際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樣,寶寶也會依樣畫葫蘆,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的同伴。有的父母認為寶寶還小,沒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為寶寶拿主意,做決定,其實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意見和看法,讓他從小就感覺到被尊重,這樣,他自然而然會學著尊重他人,而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條件。

相關閱讀:孩子害羞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