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學起來:防止孩子丟失的系列遊戲訓練
嬰幼兒年齡的孩子天性☆禁☆愛動,喜歡玩耍和探索,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學習方法。同時,在孩子的世界裡,很難理解和區分真實生活中的好人、壞人。過分限制孩子的自由,以及讓孩子和陌生人隔離,都是不恰當的做法。所以,孩子出門,要求其緊跟父母是不對的,正確的是父母緊跟孩子,否則就不要帶孩子到人多嘈雜的環境去。
同樣的,模擬壞人對孩子進行教育,或故意隱藏起來,讓孩子找自己的方式,也是不恰當的。這些做法都不符合嬰幼兒階段孩子的認知,用孩子害怕的事情和超越孩子認知的事情,來刻意的訓練孩子,除了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以及會傷害他們的安全感,沒有任何益處。所以,各種應急處理教育,對嬰幼兒來說有點超前了。
既然社會現狀是這樣的,那父母就放任孩子而不進行適當的防騙、防拐教育?當然,這也是不正確的,未雨綢繆不是壞事,但關鍵是看父母如何去做了。孩子都是喜歡遊戲的,這也是他們學習的方式,通過遊戲,家長可以把期望孩子知道的事情,巧妙地傳遞給孩子。這樣,就算孩子丟失或被拐,也大大增加被找回的幾率。
根據嬰幼兒的特點,結合兒童教育理念和孩子的認知能力,給大家提供一系列防止孩子丟失的小遊戲,希望大家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孩子:
遊戲一:打電話(2-4歲)
當孩子認數以後,看護孩子的監護人可以讓孩子給父母打電話。這不僅可以減少孩子看不見父母而產生的焦慮,增加親子關係,也在親情聯結的同時,讓孩子知道和熟記父母的電話號碼。而當孩子被“撿”到時候,旁人就可以知道其家長的聯繫方式,快速找到父母。
小貼士:由於孩子的手部協調能力不足,給父母打電話最好使用座機而不要使用手機。因為手機可以快捷撥號,而喪失讓孩子重複記憶電話號碼的過程。同時,讓孩子撥號時,孩子邊撥邊重複電話號碼更理想。當然,這個遊戲,也可以讓孩子明白,在需要父母的時候,就可以打電話。
遊戲二:我是一個郵遞員(2-4歲)
孩子是很喜歡玩模仿遊戲的,在家裡可以利用孩子的玩具當道具,與孩子一起玩郵遞員送快遞的遊戲。而父母收到郵件,則需要問孩子是送給誰的,位址對不對。通過這個過程,很快能讓孩子熟記家庭住址和父母名字。而當孩子被“撿”到時,旁人就可以送孩子回家。
小貼士:在遊戲的初期,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記住完整位址,而是要從小到大記憶,即先記門牌、樓層、單元,然後是社區、街道、行政區域。當然,這個遊戲也可以反過來玩,即父母當郵遞員,要求孩子遇到敲門說送快遞時,需核實給“誰”後,才能開門。
遊戲三:戶外捉迷藏(4-5歲)
孩子是非常喜歡玩捉迷藏的,而且是百玩不膩。但與孩子玩捉迷藏,基本都是在家中完成的。實際上,捉迷藏也是可以再戶外玩的,特別是與同齡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此時,家長在旁邊監護和充當裁判就可以了。
小貼士:這個遊戲可以增加孩子在戶外的適應和遵守規則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孩子嘗試短時間脫離父母,鍛煉獨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玩戶外捉迷藏遊戲,一定要限定區域,特別只是父母單獨和自己孩子玩的時候。
遊戲四:問路(4-6歲)
每個父母都會經常帶孩子外出遊玩,不管是自駕還是公交,一般情況下到最終目的地都會有一段距離。此時,父母就假裝找不到要去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去問路,然後讓孩子帶著自己走。如果孩子問路被指錯了,或孩子走錯,可以先不提示,走一會再讓孩子去問路。
小貼士:通常情況下,孩子3歲能辨別上下,4歲能辨別前後,5歲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7歲能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所以,讓孩子不能太早,否則孩子會很有挫折感。當然,本遊戲也是可以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以及增強自信心。
遊戲五:回家的路(5-10歲)
當帶孩子外出遊玩,回家的時候,通過模擬迷路了,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找到回家的路,比如向其他人問路。在玩“回家的路”的過程中,要和孩子協商好,父母已經“消失”了,只能自己想辦法了。這對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面對困難、挑戰和防丟失,都有很大幫助。
小貼士:本遊戲需要在前幾個遊戲已經玩熟的情況下,才能和孩子玩,否則沒有基礎上來就玩,孩子一定找不到回家的路。若孩子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就要認輸並替父母做一件事情,比如捶背。另外,在尋找過程中,父母的任務是跟著走和保護孩子,特別是過馬路時。
所以,通過遊戲化的訓練,可以讓孩子熟記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家庭住址。而對學齡左右的兒童,基本可以做到在無人説明的情況下,從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開始,很快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孩子真的遇到意外情況,比如在鬧市走失,或被人販子拐走後遇救,通過孩子掌握的資訊,也是大幅度增加找回的幾率。
最後,爸爸們要知道,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用心照顧好孩子。雖然上面幾個遊戲不僅僅對防止孩子走失有幫助,也能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溝通能力、應對能力、記憶能力、自信心、勇敢、耐心、細心、邏輯思維等。當然,在遊戲結束後家長進行一些點評,效果會更好。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整體,任何割裂的培養都對孩子無益,許多孩子的優良品質都是在玩的過程中,被逐步培養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