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叛逆”有因,父母需耐心探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說:“孩子長大了,想管也管不了了,真搞不懂TA為什麼總是和大人作對。”可以說,很多父母都不瞭解孩子反叛行為的原因,但卻常常在無知的情況下“管教”孩子,只要孩子出現不聽從、不服從父母的行為,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看做是和自己作對,言語不行,甚至用暴力讓孩子屈服。

其實,孩子的種種行為很可有只是一時的小任性,而你的“不知情”卻會嚴重傷害孩子的心靈,甚至加重他的叛逆心,最終導致“想管也管不了”。

事出有因,找到問題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自然會避免很多親子間的“誤會”。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這個時候應該先關心自己的心情,而不是靠威嚴教訓自己;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不妨開誠佈公地與孩子談論一下,聽聽孩子的心聲,想必結果會截然不同。 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幹的時候,父母最忌諱的是用情緒解決問題,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讓孩子的反叛心理愈演愈烈。

那麼父母在詢問孩子原因時要怎麼做才比較不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1、注意詢問的用語和態度

父母在詢問孩子原因時,態度非常關鍵,一定要特別小心。生活中很多父母慣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和孩子說話,這讓孩子聽起來像質問和追究責任,使父母原本的好意被曲解,無異於“火上澆油”。正確的用語和態度是謙和、親切,體現的是真正的關切。

2、在冷靜的狀態下進行

情緒激動時不宜向孩子瞭解原因,待大家心情平復的時候,在冷靜的狀態下去瞭解、聆聽,你容易聽進去,也容易和孩子達成共識,孩子也會受到你穩定情緒的感染。

3、只針對當前的事

父母在瞭解原因的時候,僅限於當前發生的事,不能連帶以前的事兒,否則孩子會產生被監視、被干涉的錯覺,於是不再信任父母,也不對父母裸☆禁☆露自己的內心世界。

4、父母要互相配合

在孩子和父母一方對著幹的時候,另一方要在瞭解原因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化解對方的矛盾,在孩子面前樹立一種父母和睦、相互理解的形象,以此作為孩子的“榜樣”。

5、問一些猜測性的問題

在詢問孩子原因時,孩子可能還處於情緒激烈的狀態,多半不願意合作。父母這時可以問一些猜測性的問題,比如問孩子:“你生氣是不是因為我管你管得太多了?”“是不是因為媽媽忙工作讓你覺得很受傷?”這種方式的詢問,會讓孩子覺得獲得了認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