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施暴”有原因,家長教育要跟上!

兩三歲寶寶的爸媽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孩子出現打人、咬人的問題。很多媽媽們為這件事情而苦惱,同時也認為自己已經盡了一切的辦法讓寶寶停止打別的小朋友了。即便自己已經處罰了寶寶,打他的屁屁,甚至讓他去道歉。可是等到第二天,他完全就忘了,以前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根本停不下來的節奏。

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說,"打人”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寶寶打人的用意,用積極的做法加強寶寶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以“施暴”來發洩。如果爸媽能夠處理得到,孩子就會很容易的改變過來。下面就為父母們介紹幾種方法,提供給各位寶爸寶媽來參考。

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

兩三歲的小孩打大人,不可能給大人構成任何的威脅,他想表達的一般都是無法滿足需求的不滿;或者就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如果小孩打別的小朋友,則有可能是因為自己受到委屈而無法用語言來進行溝通;或者別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不按自己的方法去做,或者搶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個“東西”並不一定是簡簡單單的玩具或者食物,也有可能是關注、關愛等內心世界的需求。

心態和方法

當孩子打人時,切記不要過於緊張,這會給孩子誤認為大人在怕他,這樣只會助長孩子的”施暴“行為。另外有些大人在孩子打人後會顯得怒不可遏,並且會有過激的現象,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當孩子打人時,家長正確的應對態度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打人是不可以的。

另外如果孩子打人,父母可以緊握住孩子打人的手,然後看著他的眼睛說:“你覺得這樣對嗎?現在如果我握著你的手不放,你會不會覺得疼呢?你打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是這個感覺,所以記住打人時一種不好的行為。有意見你有嘴巴說出來。”

國外的家長對於給孩子排解憤怒的情緒也有自己的獨特的方法,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借鑒:譬如外國爸媽會告訴孩子,碰到生氣的事情你先深呼一口氣,然後再心底數到10。另外父母還可以給孩子一個單獨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當然父母也應該注意這不是懲罰,而只是給孩子思考的一個空間,不要讓孩子誤會父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