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教育 是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這是一個關於人和蝸牛的故事。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帶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太慢。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只挪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地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上帝啊!為什麼?要我帶一隻蝸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靜。喔!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地風這麼溫柔。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恍然大悟。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的手指輕輕地顫抖著。

原來是蝸牛在帶我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其實教育孩子就和牽著蝸牛散步一樣,不能急躁。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大環境下,人們越來越注重效率了,而隨著人們的教育意識提高和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念影響下,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教的時候,都急於求成,沒有起到期待的教育效果。

家長們在害怕寶寶輸在起跑線上時,卻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發酵,循序漸進。當孩子接觸一個新事物,採用他們最自然、自主的去嘗試,去學習時,家長們卻嫌棄這個自然的學習過程太緩慢,於是“拿著小皮鞭在後面抽”,或者拿“繩子”拖著他們走,拼命的催促孩子前進,只求速度,不看過程。或許這種方法能讓孩子快速的掌握某個技能,但同時也讓孩子錯失了很多人生美麗的風景。甚至讓你們的親子時光變成互相折磨,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每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規律,尤其面對人,這種複雜的生物。他既有成長的共性問題的存在,也有其個性問題。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於接受,同時也會及時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

配合蝸牛的步伐去散步

首先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一個較合理、較現實的期望值。如果不顧孩子的年齡特點,向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孩子不但沒有能力達到標準,還會產生自卑,喪失自信。

其次,不可“揠苗助長”,允許孩子點點積累,循序而進。

最後,讓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如果強迫他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的事情,會適得其反。

別讓孩子成為流淚的蝸牛

雖然所有的育兒經驗都告訴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們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如此一來,你的孩子,就變成了一隻流淚的蝸牛,被你拖著趕路。家長們,你們看到蝸牛的眼淚了嗎?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長又何妨步步相逼,何不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世界的奇妙樂章,陪著他們走過這段青青歲月。同時也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深呼吸,這其中的收穫的,何止是孩子。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不逼迫,不催促,與之作伴,共賞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