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你真的懂?月經不調症狀類型及治療詳解
【概述】
月經不調也稱月經失調,是指月經的週期、經期或經量發生異常改變。大多數婦女28~30天行經一次,提前或延後7天以內仍屬正常,月經持續時間一般3~7天,一次月經出血量約為30~50毫升。月經不調包括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以及月經過多、過少等。
【臨床表現】
月經不調主要表現為月經週期、經色、經量、經質等不規律的變化,並可伴有頭暈、腰酸、小腹隱痛或脹痛、心煩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經先期: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1)血熱內擾:月經量多,色紅質粘,夾有小血塊,煩熱口渴,尿黃便艱,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2)氣不攝血:月經質稀色淡,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質淡,脈弱。
2.月經後期:月經週期超過35天,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1)血寒凝滯: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2)肝血虧虛:月經量少,色淡無塊,小腹隱痛,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紅,脈細弱。
(3)肝氣鬱滯:月經量少,色暗紅或有小血塊,小腹脹痛或胸腹、兩脅、乳☆禁☆房脹痛,舌苔薄白,脈弦。
3.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週期或先或後,均超過7天以上,並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1)肝氣鬱滯:月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胸脅、乳☆禁☆房及小腹脹痛,脘悶不舒,時歎息,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2)腎氣不足:月經量少,色淡暗,質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耳鳴,舌淡苔少,脈細弱。
4.月經過多: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而週期基本正常。
(1)氣不攝血:經來量多,色淡紅,質清稀,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肢軟無力,或小腹空墜,舌淡,脈細。
(2)血熱內擾:經來量多,色鮮紅或深紅,質稠粘,或有小血塊,常伴心煩口渴,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3)瘀滯胞宮:經來量多,或多時不淨,色紫黑,有血塊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5.月經過少:經期雖准,但月經量較正常明顯減少,或經期不足2天,經量少。
(1)肝血虧虛:月經量少或點滴即淨,色淡無塊,或伴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黃,小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腎陽虧虛:月經量少,色淡紅或暗紅,質稀,腰脊酸軟,頭暈耳鳴,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質淡,脈弱或沉遲。
(3)瘀滯胞宮:月經量少,色紫黑,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後脹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弦澀。
(4)痰濕阻滯:月經量少,色淡紅,質粘稠,形體肥胖,胸悶嘔惡,或白帶多粘稠,苔白膩,脈滑。
【診斷依據】
1.月經先期
(1)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2)月經週期提前半月,應與經間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經先期相鑒別。
2.月經後期
(1)月經週期超過35天,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2)育齡婦女週期延後,應與妊娠、青春期、更年期月經後期相鑒別。
(3)婦科檢查,B超或氣腹造影,以排除子宮及卵巢器質性疾病。
3.月經先後無定期
(1)月經週期或前或後,均超過7天以上,並連續3個月經週期以上。
(2)月經週期紊亂應與青春期、更年期月經紊亂相區別。
(3)婦科檢查及B超等排除器質性病變,測基礎體溫、陰☆禁☆道塗片、宮頸黏液結晶檢查以瞭解卵巢功能情況。
4.月經過多
(1)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增多,在50毫升以上,或時間超過7天。
(2)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排除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
(3)排除血小板減少症及凝血機制障礙所致月經過多。
5.月經過少
(1)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很少,不足30毫升,甚或點滴即淨。
(2)本病應與早孕相鑒別。
(3)排除因結核病引起的月經過少。
【鑒別診斷】
1.經間期出血:在兩次月經之間出血,持續2~3天,血量少於正常月經量,並有週期性,可伴有腰酸、少腹作脹作痛,乳☆禁☆房作脹作癢,帶下增多,質粘如蛋清。基礎體溫示低高溫相交替時出血者,可作本病診斷依據。
2.崩漏:其特點是月經的期、量發生嚴重紊亂,月經不按週期而妄行,出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斷,甚至屢月未有盡時。與月經先期、經期延長、月經先後無定期等,雖同屬月經期、量異常的一類病證,但其臨床表現各不相同。
3.絕經前後諸症:發病年齡一般在45~55周歲絕經前後,有月經紊亂,情志異常,面紅潮熱,烘熱汗出,皮膚感覺異常等症。
【治療】
一、推拿治療
(一)基礎手法
1.患者取仰臥位,醫生站立于其旁,用雙手拇指點揉天樞(雙),以有熱脹感為宜。
2.醫生用掌心按揉患者下腹部,重點施術于關元,時間2分鐘。隨後用雙手拇指連續按壓五樞、尾道區域,按壓時由輕至重,反復施術,時間2分鐘。點按中極,時間1分鐘左右。
3.醫生沿患者大腿內側陰廉至血海做掌揉法,反復施術,時間2分鐘。隨後點按血海,時間1分鐘。用雙手拇指連續交替按壓陰陵泉至三陰☆禁☆交,時間2分鐘。
4.患者取俯臥位,醫生沿患者背部(肝俞至腰骶部)兩側做掌揉法,反復施術,時間2分鐘。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時間各約1分鐘。
5.醫生握拳,用指背部撥揉患者腰骶部,以局部有熱感為宜。隨後用雙手拇指點按次髎,時間1分鐘。
(二)對症處理
1.經期腹痛:按壓勞宮、第5腰椎下痛經反應點。
2.月經先期:重點按壓膈俞、血海、太沖。
3.月經後期:按壓曲池、陽陵泉。
4.月經先後無定期:提拿小腹部,配合震顫,使小腹內有溫熱感。點按足底湧泉外1寸調經穴。
5.月經量多:同月經後期。
6.月經量少:同月經先期,加足三裡。
7.白帶增多:按壓箕門、陰陵泉。
二、針灸
1.月經先期基本配方:關元、血海、三陰☆禁☆交。
2.月經後期基本配方:氣穴、三陰☆禁☆交、中極。
3.月經先後無定期基本配方:中極、三陰☆禁☆交。腎虛者加關元、腎俞;肝鬱者加太沖、期門、肝俞。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
三、耳針
取肝、腎、子宮、卵巢,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四、中藥
(一)月經先期
1.氣虛型:宜補氣攝血調經,方用補中益氣東加味。
2.血熱型:宜清熱涼血調經,方用清經散加減。
(二)月經後期
1.血寒型:宜溫經散寒,活血行滯,方用少腹逐瘀湯,或溫經東加減。
2.血虛型:宜補血益氣調經,方用人參養營東加減。
3.肝鬱型:宜理氣調經,方用烏藥湯,或柴胡疏肝散加味。
(三)月經先後無定期
1.腎虛型:宜補腎調經,方用固陰煎加減。
2.肝鬱型:宜舒肝解鬱,養血調經,方用逍遙散。
月經量多或月經量少應對症治療。
【預防與護理】
1.注意生活調養和經期衛生。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勞累或安逸。
[入院指征]
1.月經週期紊亂,量多或量少,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月經不調伴有全身症狀明顯、體質虛弱者。
[療效標準]
一、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
1.治癒:月經週期恢復正常能維持3個月以上。
2.好轉:月經週期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
3.未愈:月經週期未見變化。
二、月經過多、月經過少
1.治癒:經量恢復正常,能維持3個月以上。
2.好轉:經量明顯減少或行經期正常(月經過多);經量明顯增多或經量恢復正常(經量過少),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
3.未愈:月經週期、經量無變化。
[出院標準]
月經週期、經量、經色恢復正常,全身伴隨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