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媽心得:當媽的不能搶了當爹的工作

古語有言:子不教,父之過。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科學飛躍的進步著,但家庭教育模式卻沒有太大變化,偶一回頭,卻發現家庭教育中缺失了一味元素,那就是父愛。孩子的教育,父親和母親擁有共同的責任。有一句話說,孩子最好的人格形成是同時擁有父愛和母愛。

古往今來,從母系社會開始,男女分工一直都存在。男人和女人不僅在身體特徵上有著明顯的不同,更是在性格思想上有著很大的差距。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們研究發現,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特別是男孩,對父愛的渴望更加強烈。

現代的家庭生活中,不知何時起,母親往往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組成,父親更多的是外出賺錢養家,分工演變成了形式上的默契。忙碌的父親在孩子的問題上,也是把問題都丟給母親全權打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現在孩子有一種病,稱為“父愛饑渴症”。

男人和女人的性格不同,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也會有一定的分歧,對孩子性格上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很多男孩讓別人稱為‘娘娘腔’,這是什麼原因呢?男孩從小依賴母親,模仿的物件以及學習的模式都來自母親,自然而然的形成很多女性的思維模式,就連舉手投足間也會映射出女性的影子。

女人在獨立的同時,個性也顯的越來越強勢,家庭中的事情大包大攬。有時候,男人做的事情,女人未必看的上,或者感覺很不省心。最後演變成,還不如自己做。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越多,就越會挑剔父親對孩子的不細心。當然,男人的性格本來就是大大咧咧,自然有和女人不同的教育層面。

母親通常比較感性,父親通常比較理性。在處理很多社會問題上,男人理性的處理模式更容易讓社會接納。母愛和父愛始終是不同的,對孩子而言,應該同時擁有兼併這兩種愛。男孩更容易受到父親的影響,形成男性的一些個性。同樣在父親和母親共同愛的撫養下,我們很容易的發現,男孩的性格以及行為舉止都會跟隨著父親。

來看看這位寶媽教育男孩的感悟。

“豪豪平時和毫爸在一起的時間算是很多,但是與我相比,還是差很多。從星期一到星期五,豪爸上班的時間,豪豪都由我照顧。下班後和週末,豪爸會主動和豪豪一起玩。如果從時間上分配,我與豪豪在一起的時間遠是豪爸和豪豪在一起時間的幾倍。但是我越來越明顯的察覺到,豪豪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都會不自覺的模仿了豪爸,而並非我。即使有一些我認為是缺點,豪豪也是和豪爸的表現如出一轍。

我嘗試著儘量和顏悅色的和豪豪交流,豪豪也會很主動的和我談心。但是我發現,豪豪和豪爸一起玩的時候,就好像兩個大孩子,很快的融合在一起,玩的無所顧忌。好幾次,我都很擔心會不會出事情。但是他們玩的很開心,反而我的在場會讓他們玩的沒有那麼痛快。那時候,我強烈的感覺到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豪爸一般不說教,豪豪犯錯的時候,豪爸很威嚴的說一句,豪豪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我不喜歡批評豪豪,卻忍不住會嘮叨,會說教。豪豪有時候就會厭煩我的嘮叨。有些時候,我可以感覺到豪爸和我的不同行為帶給豪豪的一些不同。就比如,豪豪洗澡的時候,他只會叫爸爸幫忙,我進去的時候,他就會說,‘媽媽,請不要看我。’

我與豪豪打球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說,‘豪豪,要這樣打,你那樣打姿勢不對哦。’而豪爸與豪豪打球的時候,總是嬉笑著打成一片,當中聽不到一句說教的話。我就經常反省自己的囉嗦。但是,如果豪豪打球賴皮或者玩的不友善,豪爸就會直接警告豪豪,讓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和違反運動精神要付出的代價。而我則喜歡耐心的引導豪豪,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豪豪的教育過程中,我和豪爸不僅存在著東西方文化的教育差異,也有著男人和女人的教育差異。我之前也寫過不少自己的小抱怨。但是,差異歸差異,不理解歸不理解,抱怨歸抱怨。我都清醒的意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母愛不能替代父愛。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人,更不可能有完美的孩子。相比較于這些不完美,豪豪更多的是享受于父親在一起的種種快樂,這無疑是對他人格的塑造。”

從這位媽媽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獨特性,母愛與父愛是相輔相成的,當媽的不能搶了當爹的工作,不僅累己,在“爸爸”這個位置上,你也做不好,更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不如看遠一點,就算孩子他爸沒時間,你也別“霸佔”了他的“工作”,給孩子和父親創造時間,從孩子的人格形成上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