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是鵝卵石 父母的教養似沖刷流水
孩子樂觀與悲觀性格幾乎是從家庭環境中帶出來的,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他們從小就開始“吸收”家長們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中流露出來的情緒,所以在於孩子的相處中,家長們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寶寶的心理發育提夠一個健康的環境。
一、不在孩子面前多發表負面言論
不少家長在家中討論周圍的事情從來不避諱孩子,好的、壞的社會現象一概都毫不掩飾的當著孩子的面談論,覺得孩子還小沒關係。其實當家長在髮辮一些抱怨、批評、牢騷時,孩子是能體會那種情緒的,同時吸收了這些不良情緒和態度!久而久之,他就會感到很多事情是自己的力量無法抗衡的、爸爸媽媽也只是發發牢騷,什麼也做不了,我更做不了!進而倒是悲觀心態在孩子心理萌芽。
所以,以後只要在孩子面前,家長們還是應該多使用正面語言、從事情的正面引導孩子看問題、多關注好的社會面,讓孩子吸收正能量!
二、別讓“批評”成為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小侄女兒跑下來問我作業,偷偷告訴我:“隔壁的張阿姨一定不喜歡阿寶!整天都在罵他笨。阿寶還和我說,就算他成績好了,張阿姨也總會找其他的地方罵他的。”阿寶是和侄兒一般大的小朋友,但調皮搗蛋學習總是不好,每天放學回家後就被張阿姨揪到窗前寫作業,一邊監督一邊批評阿寶這不好那不好,印象中似乎就沒見阿寶不被罵過,所以阿寶總看起來悲觀又有點叛逆,也難怪小侄女兒有此一說了。
家長的責駡會激起孩子心理發反彈,讓孩子更消極!一來,孩子得不到肯定,這種長期否定的氛圍迫使孩子養成自責、消息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批評也會激起孩子心理的反彈,讓孩子變得叛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身心都在發育的孩子們。
所以,還是應該做到“批評孩子要準確、要具體、不能誇大、不能以偏概全。要指出具體錯誤、指出錯誤的暫時的、可以改進的、是努力就能改好的!讓孩子願意去改錯,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執行命令!
三、引導孩子對事物作出樂觀的反應
這是一個很老的故事遊戲裡,假如你手裡只剩下一塊糖……
樂觀的人會很高興的想:“啊,我還有一塊糖呢,明天我還能再享受一次。”
悲觀的人會想:“我只有一塊糖了,明天吃完了就沒有了,這可怎麼辦呀?”
這裡很明顯的看出悲觀與樂觀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影響,讓孩子多瞭解這些樂觀與悲觀的故事,讓孩子猜測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會怎麼想怎麼說,孩子很容易就從中體會出其中的不同。此時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前不久,我帶他去看嗓子,他一坐下醫生就誇他:“這個小孩一看就很聰明。”出來我逗他,“這位醫生怎麼這麼神呀,看看你就知道你聰明!”小寶當時很冷靜的告訴我:“醫生或許會對每個找她看病的小朋友都這麼說的。”當時我就覺得這孩子真理性!Ms Zhou就認為是因為他悲觀的心態!現在想想好像是有這種不樂觀的心態的作用!當時我要是引導他想想‘樂觀的人’會怎麼說,應該會大有裨益的!
也可以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個兩面化的分析,並學著選擇‘樂觀’的想法!強化的作用會很大的。
四、教會孩子反駁悲觀情緒
遇到事情,讓孩子做兩面化的分析,其實也就是讓他正視自己內心裡的兩個不同的聲音。悲觀的人總是會讓內心裡那個消極的聲音蓋住樂觀的想法,以至於後來漸漸的習慣性的無視樂觀的聲音!
所以,要教會孩子一旦心裡有了悲觀的聲音,趕緊積極的去反駁‘它’!幫助你內心裡樂觀的念頭發出聲音;不好的事情也會有積極的一面,要學著換一種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變通’而不是固執己見!
五、讓孩子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展望
如果父母常對孩子嘮叨“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大學,沒有好單位願意要你,沒有好女孩願意嫁給你……”這樣類似的‘展望未來’怎麼能夠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的看待自己的未來呢?應該讓孩子知道“我是幸運的,我的明天總會有好事發生,我的未來是那麼美好,我可以改變現實!”讓孩子能積蓄力量,給自己鼓勁加油!讓他更堅韌和樂觀!、
心理學家發現:“認為自己是幸運的那些人,就會在實際生活中的確能發現更多的機會,結果事實上也會更走運。因為認為自己是幸運兒的人,心理上本來就會很放鬆,也會表現的更加自信。所以他的狀態就好,發揮也更好。而他給別人的暗示也同樣會影響對方的反應,再反過來得到好的互動!”形成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