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小不懂事? “底線”同樣碰不得

對於孩子,家長總會認為他們不懂事,對什麼事情都不在乎,每一天都能沒心沒肺快快樂樂的活著。其實不然,任何的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底線,對於大人如此,對於孩子也如此。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的底線是不能碰的,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健康。

底線一:被頻繁的提及自己的糗事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些大人認為可以分享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的事情,比如小時候他怎麼愛哭啦、小時候經常尿床啊、穿衣服分不清正反面等等,這些出洋相的事情,家長們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因為這些糗事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的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的感覺。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稚園的老師,都不應該在小夥伴面前提及他過去的丟人事件,更不要因此而嘲笑、挖苦。
底線二:孩子自己的隱私
孩子也有自己的隱私,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隱私權。家長不應該把孩子和自己說的私密話跟別人分享;譬如,如果孩子跟你說喜歡某個人,長大了要跟他/她結婚啦!家長不要一直不把孩子不當一回事,如果當眾暴露孩子的隱私。前者會使他缺乏安全感,可能不會再信任你;後者會讓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破壞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家長的教育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底線三:不要“嘲笑”孩子身體上或者心理上的不足
孩子的身體是你給的,孩子的任何缺陷和不足都是你賜予或者培養的,千萬不可再無意間“嘲笑”孩子,雖然是明擺著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長是不是的提及,也會讓孩子非常在意,甚至會挫傷到他的情感,導致他/她感到自卑,戲說他/她眼睛睜不開、臉上痘痘長的多、性格內向都不可以。舉個例子吧,在《爸爸去哪兒》裡,楊陽洋的性格內向,不善於和別人溝通。這時候的楊威就會以鼓勵的方式來和楊陽洋交流,而不是說楊陽洋膽小,不敢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定要經過大腦的“過濾”,也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和保護孩子的隱私,切莫在和別的家長或者和親朋好友聊天的時候,無意間揭開孩子的隱私。如果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會對他的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加拿大人普遍都認為,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隱私,本質上就是說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家長們通過日復一日的總結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