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搭積木細節 瞭解TA的性格
孩子在操作積木的時候,家長可以從旁觀察孩子操作時的特質,看看孩子是否在生活中也有類似表現或傾向;針對表現得不錯的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提供更多的環境與機會,讓孩子發揮所長,進一步培養、建立個人的興趣與未來的專業。
對於表現較不理想或是較弱的部分,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在面對其他事情時也有同樣的狀況,利用方法,在生活中慢慢讓孩子調整和修正。例如個性急躁造成的粗心,有可能是習慣或是個性所致,但也有可能是生理問題的影響,嚴重的話甚至可以請專業醫生評估。如果純粹是因為個性或是習慣所造成,就得時常叮嚀孩子,溝通正確觀念,讓他自我體悟和感受急躁的缺點和影響,並自我提醒。這種改變要靠長時間的努力,以及父母的協助,才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逐漸改善。
以下列舉一些孩子在操作積木時可能出現的操作特質或反應。
一、迭出來的積木作品總是松垮垮的,每個積木之間都沒有壓緊
孩子有可能是個性很急躁,隨便迭一迭。
也有可能是小肌肉力量不夠。
操作時施力不平均、壓緊的動作不夠確實。
二、為什麼動作總是那麼慢?
沒想法,不知道下一步要放什麼零件,在生活中沒有思考和想像的習慣。
想太多,每個零件都想用,個性比較舉棋不定。
不夠細心,老是花時間在將裝錯的東西拆下來,這是沒有先思考清楚的習慣所致。
個性拘謹,放不開,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怕做得不好被同學取笑。
三、按照積木組裝範本操作時都沒有出錯,速度很快
平面圖像與立體連結的轉換能力不差。
觀察夠細膩,可以快速看出圖中的組裝關鍵位置。
手很靈巧。
四、時常說:「我做完了,可以拆了嗎?」
執行能力好,但缺少熱忱和熱情。
五、時常反映:「我不會」或是「好難」
可能平時已習慣有人協助或幫忙。
個性比較懶散。
有排斥自己解決問題的傾向。
六、機器運作得不順
組裝粗糙,不夠細心。
缺乏探究問題根源的態度。
缺乏主動觀察和判斷的能力。
七、很喜歡介紹自己的作品
有自信。
有熱忱。
善於表達。
喜歡分享。
個性開朗大方。
八、喜歡增加零件,豐富作品可看性
有創意。
有想法。
有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