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迷上電子產品 家長應該自我檢討

這幾年,智慧型電話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須品,每一天推陳出新實用的、娛樂的app更是有強大吸睛術,無論在家裡、車上、吃飯,放眼望去都是低頭族。而這股熱潮亦蔓延到小朋友身上,經常看到一雙雙小手拿著大大的ipad在看卡通、玩遊戲。很多爸媽覺得小孩子玩一下沒什麼的,玩一玩遊戲說不定還能變得更靈活。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其實很多專家表示,小朋友的身體及腦部發展未完成,長時間使用智慧手機可能造成脊椎變形、近視、手指及肩頸痛症、專注力下降等問題,影響身心以致日後難以專心學習。如果孩子因不能使用電子產品而大吵大鬧,更是“上癮”的症狀。寶爸寶媽們是時候讓寶寶的視線從電子產品移開了。

以身作則

曾有調查發現小朋友沉迷玩手機的原因,其一是父母本身機不離手,令孩子從中模仿;其二是小朋友在公眾場合發脾氣,家長為了孩子不再吵鬧就用手機。因此,想子女不要沉迷玩手機,首要都是由父母自身做起,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多與孩子溝通,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勿以玩電子產品作獎勵

家長們避免以玩ipad、智慧手機等作禮物獎勵孩子,否則間接鼓勵打機。即使准許小朋友使用手機,都要限制時間,例如每日最多玩半小時,而每使用20分鐘,就要休息雙眼20秒,並望向遠方的景物。

多陪伴孩子玩

有些家長認為電子產品好處多多,例如給子女觀看學習英文的節目,但是家長要知道這些節目只是輔助工具,而且電子產品的效果較真人互動差,甚至令孩子學習語言變慢。故此,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始終是親子遊戲,例如一起看故事書、玩益智玩具、做運動等。

訓練孩子自娛能力

小朋友空閒時可能會鬧脾氣,但時間久了就會轉移視線到其他玩具或書本上,自行尋找娛樂,因此家長毋須因為兒女一時哭鬧而即時送上手機,應該給予他們空間去計畫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