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這個暑假只給孩子選“對”的興趣班

暑假是各位父母為孩子的時間表煩惱的時候。不少家長都為孩子安排了各式各樣興趣班,才3、4歲的孩子,星期六上午便要學彈琴、下午學游泳,星期日學跳舞等,仿佛興趣班排得越滿,孩子學得越多,將來的路就會走得越順暢。不過不少孩子可能樣樣學得一半,甚至只懂皮毛,上過幾節課便嚷著說沒興趣。不想孩子半途而廢、上課上得不情不願,或者竹籃打水一場空,就要牢記4個竅門,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興趣班!

1. 尋找並確定孩子的興趣

話明興趣班,興趣當然要行先!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會自動自覺開心學。不要再將自己的期望加于孩子身上了,小時候你想學跳舞學不到,或者你看到別人唱歌跳舞成就傑出,不等於孩子就要完成你或他人的夢想,一切應以子女的興趣為先。

話雖如此,相信不少家長也碰過釘:明明問過孩子,表明有興趣才為他報讀,豈料上過幾節課又說不喜歡了,不想再學了!千萬不要責怪孩子,孩子才幾歲大,初來世界報到,對身邊一切事物都容易感到好奇、新鮮、有趣都是十分正常的。那麼正式決定報讀甚麼興趣班之前,應如何發掘並確認孩子的興趣呢?

最佳方法當然是先長期觀察孩子的言行喜好,平日喜歡做的事、看的節目,多與孩子溝通,每一個生活細節、每一句說話都在透露他的興趣。同時亦應儘量多與孩子外出接觸多方面的活動,留意他們的反應,如欣賞音樂劇、舞臺劇、游泳和踢球等,透過接觸不同種類的活動,可以增加發掘他們興趣的機會。

假如孩子表示對某類型活動很有興趣,或者你開始發現孩子特別喜歡某方面的活動,可以先不要急著為他報名,反而多點與孩子參與、廣泛接觸該類活動,告訴他更多詳情:例如孩子表示喜歡彈琴,或發現孩子對音樂方面有興趣,可以和他傾談一下,瞭解他喜歡的原因,是一時興起、喜歡某一個人物、一首歌還是其他原因等,再讓他多些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如買一些音樂CD、看看音樂劇、到商場看業餘樂隊的演出等。

2. 勾手指尾 學習遵守承諾

多花點時間給他接觸,確認他沒有因為更長時間和更深入的接觸而失去新鮮感或失去興趣,便可尋找一些提供試學的機構,讓他試學,觀察他的反應,並以鼓勵但認真的態度告訴他往後繼續學習的過程、時間的安排等,並讓他明白和答應自己,開始學後就要一直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如告訴他「假若你有興趣,我們以後逢星期六,爸媽就會帶你來這裡跟這位老師學琴,平日也要在家努力練習。我們現在勾手指尾,答應爸爸媽媽,開始之後便不能輕易放棄!“我們很期待聽到你彈得一首好曲呢!”

假如在學習中途,孩子鬧脾氣說不再學習,或者疏於練習,先不要責怪或直接順從其意,可以先向他指出早前的承諾,提醒他表示喜歡和想學習的原因,同時亦要瞭解他不想學習的原因,是否和環境、老師、體力和時間等周邊問題有關,令他感到不開心或不適應,再從這些方向解決其問題。如果以上皆非,就應溫柔而認真地向他表示,不能違背承諾,教導他做人要堅持、有始有終的原則,鼓勵他繼續努力。

3. 父母陪同與支援 給予動力

雖然參加興趣班的是子女,但若父母能夠陪同參與,你們的投入對鼓勵孩子堅持興趣很有效果。三四歲大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主角就是父母,爸爸媽媽關注自己在學的,會令他們得到更大的鼓舞和支持,渴望能做出成績給爸媽看到;反之,若父母對於他們的興趣班反應冷淡,他們或會感到很沒趣,或者認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父母的注意而萌生放棄的念頭。

孩子一般在課堂後,或會興高采烈給爸爸媽媽看看自己的學習成果,如一幅圖畫、彈一首歌,即使你下班後有多疲累、情緒有多糟糕,都不宜敷衍孩子或冷淡回應,甚至將不快情緒發洩于孩子身上;儘量花點時間欣賞他們的作品,可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即使真的很忙,也應溫柔地跟孩子解釋:“爸爸媽媽現在有事要先處理,我們稍後再坐下慢慢看你今天這個漂亮的作品,好不好?”

假使發現兒女疏於練習、成績未如理想,也要記得忍住脾氣,不要第一時間責備或質疑孩子的能力。應細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困難,同時亦可向導師查詢孩子上課的情況。大前提是以理性的態度,從解決根本問題入手,而不是情緒大爆發。

除此之外,別拿孩子與他人比較,如質疑孩子“為何人家做得到,你做不到?”,以把孩子比下去的方法來刺激他們發奮從來不是好方法,經常在孩子表示他的不濟,只會令他更感父母的不明白、自卑、氣餒;多些聆聽、支持、鼓勵反而可增加他的自信心。

4. 避免過度多元發展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都希望為子女安排多個興趣班,務求訓練孩子成為十項全能。雖然小孩的學習能力很高很快,但同時學習太多東西,也容易令他們吃不消,很有可能令他們心生厭倦,容易放棄,最終每樣僅懂皮毛,更嚴重的是,可能會大增孩子的壓力和體力的消耗。

即使孩子表示各方面都很有興趣,作為父母,也有責任平衡孩子的學習、玩耍和休息的時間。決定報讀之前,要考慮孩子的體力能否負擔得來;報讀課程之後,該讓小朋友適應上課的模式、時間等,待一切穩定,再確定他們有閒暇、興趣和能力,才再報讀新的興趣班,循序漸進的方式比一次過大包抄學習,更容易讓寶寶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