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這樣和孩子溝通 還指望TA能性格好?!

養育孩子一直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小時候的餵養到長大後的教育沒有一件不重要的事。而穿插在所有階段的溝通就成了大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不僅使溝通的效果大大折扣,還有可能引孩子走向不好的方向,隱形中造就一些惡習。以下四種最常見的錯誤的溝通方式,生活中你有無意用到嗎?


一、遷就討好型溝通

若是溺愛孩子,會讓你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比如“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著少吃點,你想吃什麼?我明天去買。”這樣的溝通雖然能一時的解決問題,卻不能真正的根本性的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回避問題來“解決”問題,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潛移默化中反而會讓孩子固執、軟弱、任性等不好的性格。

二、指責埋怨型溝通

許多人小時候應該都有聽過父母這樣的說話,比如“你怎麼又把衣服弄髒了,成天給你洗衣服,我是你用人啦”、“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等。看似很普通的嘮叨,其實這卻是一種很破壞家庭的溝通的交流方式,被指責著要麼逆來順受,要麼一味反擊,對子女的人格成長極其不好。

三、超級理智型溝通

“媽媽,我要買塗改液。”“為什麼要買?”“原來那個壞掉了。”“剛買的怎麼就壞了?”這樣的父母不得不說超級理智,但對於孩子而言,卻有種像對待犯人一樣的感覺,讓人不自覺就覺得是在被審問,缺少親人之間應有的溫情。這樣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嚴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溝通,很容易產生親子感情障礙,前期或許不會怎樣,但是後期青春期一定會爆發出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四、打岔囉唆型溝通

“媽媽,我畫畫得獎了,好開心。”“哎喲,孩子,看你一身塗料的,趕緊去洗洗。”這樣的溝通覺得怎樣?是不是完全話不對題呢?試想下,當你興高采烈的與別人分享一件開心的事情時,卻被別人當頭潑冷水是一種什麼心情?別看孩子還小,卻比誰都敏感。這樣與孩子溝通的父母,一般情況下,都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最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表面看起在溝通,其實是各說各的,這樣的溝通持續較長時間的話,會導致母子之間或父子之間交流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