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有教養講禮貌


媽媽送豆豆去幼稚園,在電梯裡碰到隔壁的吳太太,媽媽熱絡的跟吳太太打招呼,然後跟豆豆說:「要叫人啊!說吳媽媽早。」豆豆抓著媽媽的衣角,用眼角瞄了一下吳媽媽,一個字也發不出來,此時電梯門開了,豆豆即時獲得解救,一蹦一跳的跑出了電梯。

3~6歲的孩子在社交上已經不是生手,在幼稚園裡總是會有一兩個好朋友,會遵守教室裡的規則,也會跟著大孩子玩團體遊戲。 
兒童發展理論:遵守規則→模仿大人舉動→學習禮貌 
在家裡你也會覺得孩子好像已經脫離小北鼻的時期,他們對大人做的事感興趣,除了模仿你的一舉一動之外,還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時甚至會簡單的發表自己的感想。偶爾爸媽的朋友來訪,他們也會跟大人說一兩句話,或是問一些問題;好像已經有「小大人」的架勢,也應該懂得一點應對進退的禮貌了。 

在禮貌方面,5歲是「孺子可教」的年齡。但父母要瞭解,禮貌屬於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教不會、教了才會。它不像身體動作發展會隨著成長自然漸趨成熟,也不像其他事,孩子會基於好奇心和需要在嘗試錯誤中學習。5歲的孩子無法體會到禮貌的必要性,「禮貌」是在幼稚園或家中,經由大人日復一日親身示範學習來的。

教孩子有禮貌3妙方 
1.在家中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家」是幼兒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人之間彼此雖然親近、不用計較小節,但基本的禮貌不但可以減少磨擦,還讓人覺得貼心。跟孩子一起做家事或一起玩時,隨時把「請、謝謝」掛在嘴上。例如:「請你把抹布拿過來。」「請把拼圖收起來。」「謝謝你幫我擺碗筷。」等等。 
在家中不小心碰撞到孩子、或是有些時候冤枉了孩子,父母也要主動說對不起。如此,孩子自然會瞭解什麼時候應該說「請、謝謝、對不起」,並逐漸養成習慣。家人原本就有的一些好習慣,也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例如:豆豆的爸爸以前早上起來,習慣向自己的爸媽道早安,現在他也要求女兒豆豆這麼做。 
2.在幼稚園中學習合宜互動 
許多家人能夠包容、瞭解的事,到了外面「別人」卻不見得會包容,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出了家門,「禮貌」更重要。幼稚園是幼兒接觸的第一個團體,一班20~30個小朋友,想要運作順利、相處融洽,除了遵守規則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禮貌。除了言語要有禮貌外,肢體動作也要有禮貌。所以,在幼稚園中,老師除了以身作則,還會把禮貌列入教學目標之中。 
許多老師的經驗是,如果家長能配合教學,在家裡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那麼教起來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家人本身就不重視禮貌,那麼教學效果便會打折扣。孩子把家人不好的習慣或暴力語言帶進教室,甚至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3.從扮演遊戲中學習 
禮貌,往往是要讓人先「聽」到,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禮貌,光是禮貌在心裡,別人是不會看到的。比較外向大方的孩子,經過教導後比較能夠「表現」出應有的禮貌,羞怯的孩子就比較吃虧。 

羞怯或不愛說話的孩子,需要比較多的準備,可以在教室裡或家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演練遇到親友時應有的應對,讓爸爸扮演「在路上遇到的朋友」,在家裡演一場戲,下次碰到這種狀況時,孩子就比較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聰明爸媽聰明教 
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女孩豆豆跑出了電梯後就真的解脫了嗎?豆豆媽媽可能會: 
1.用手敲著豆豆的腦袋說:「死孩子,就會讓我丟臉,叫人有那麼難嗎?」 
2.跟豆豆說:「吳媽媽常常照顧你,記得看到她要打招呼喔!今晚回家我們來練習遇到人要怎樣打招呼好不好?」 
3.心裡想:「真難教,這種事長大就會了,不管她了!」 
聰明的爸媽既不會當場讓小孩難堪,也不會就此放棄。沒有人生來就有「禮貌」的天份,所以需要教導是必然的,而且從開始教到嫺熟的過程中,還需要一段等待的時間。如果是你是豆豆的媽媽,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