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你生氣了嗎?
最近,九個月大的小屏屏變得暴躁而易怒,佔有欲特別強,只要看到媽媽或爸爸手上拿著東西,她總是咿咿呀呀地要拿到手,不給她,屏屏就大哭大叫;甚至當她與一歲二個月大的堂姐相處時,也會以同樣的方法“欺負”堂姐呢!
這樣的情形屢次發生,讓媽媽既生氣又困惑:為什麼屏屏的情緒反應會這樣強烈?這麼小的嬰兒應不應該表現出這種反應?她能不能分辨對錯?父母又應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屏屏的“發飆”呢?
哭是表達痛苦的行為
早期心理學家認為,剛出生的嬰兒只有激動與不激動兩種情緒狀態,肚子餓了或尿布濕了,他會以哭來表達他激動的情緒。三個月大的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與苦惱的情緒;六個月大的嬰兒,則會自苦惱的情緒中再分化出憤怒、厭惡與懼怕等;約十二個月大的嬰兒,則除了能表達愉快的情緒外,還能自愉快中再分化出喜愛與得意的情緒反應。
對0~12個月大的寶寶來說,哭鬧是他表達情緒時最直接的方式,無論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身體疼痛了,寶寶總是以哭來與大人溝通。而寶寶長時間的哭鬧,除了可能是身體不適外,也可能透露出他的心理需求,如:缺乏大人的陪伴而覺得寂寞委屈,甚或有不安、恐懼的情緒呢!
隨著嬰兒的成長,情緒會變得複雜起來,對於想要的東西,寶寶也漸漸能明確地表達,只是,使用的方法不一定恰當,如丟東西、搶東西等,還需要大人正確的引導。
讓寶寶宣洩情緒
有些父母怕寵壞孩子,刻意忽略孩子的情緒行為;有些父母則任憑寶寶任意宣洩情緒而不加以引導,甚至任憑寶寶以發脾氣的方式獲得想要的東西,這些情緒處理模式,對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都有負面的影響。
究竟父母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回應孩子的情緒反應呢?以下方式可供父母親們參考:
一致的管教態度:家人間應充分溝通,秉持一致的教養態度,切忌因大人的情緒而影響對寶寶的態度,使寶寶產生情緒失衡的錯覺;也不要以為寶寶不懂而無視寶寶的情緒表達。
容許寶寶有發洩情緒的時刻:寶寶像大人一樣,也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讓寶寶偶爾有放縱心情的時刻,寶寶在釋放出負面的情緒後,壞心情即可獲得緩解哦!
每日固定與寶寶有一段共處的甜蜜時刻:在這段時光裡,讓寶寶在輕鬆且沒有壓力的氣氛下,自然的將情緒宣洩出來。爸爸媽媽可以說故事給寶寶聽,跟孩子“聊天”,或是陪他玩,輕輕地撫摸他的身體等,這都能讓寶寶感覺到父母的愛意;當寶寶對愛的需求獲得滿足,將有助於寶寶情緒的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