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孩子都很好 大人“散德行”

也許是因為懷孕,以前眼中只是一瞥的“熊孩子”們越看越是各有各可愛,可最近遇見的兩件事,讓我這個旁觀者挺心疼。

一次是在一家中式速食店吃午飯,已過飯點,只零零散散幾桌人,我前方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她約莫四五歲的小女兒。我坐下的時候她們就在,吃了不幾分鐘小女孩站起來表示她想上廁所,媽媽問店員附近哪有,店員示意只能用商場的廁所,媽媽牽起小女孩面略難色對她說了句:“看吧,廁所還很遠呢。”就走了,既沒有跟服務員說不要收掉她們未吃完的餐點,也沒表示還會回來。

幾分鐘後,我身後傳來那位媽媽跟服務員的爭執聲,質問為什麼收走了還沒吃完的飯?而且桌上還有小女孩的一把不銹鋼餐勺也收走了。服務員說以為吃完了,經理也趕緊來道歉並說賠償原餐點一份,此時那位媽媽雖然生氣但只是拉住小女孩從回收點拿回了自己的勺子,仍坐在她們原來的位子。

餐點重新上來,我正低頭喝湯,忽然聽見“咣”一聲,抬頭只見小女孩愣在原地,她的餐勺被丟在桌上,媽媽生氣地說:“這麼髒你還拿著吃?!”小女孩不吱聲,默默把勺子夠過來,媽媽又發作,拿起餐勺咣當一下扔在地上:“誰讓你不吃完飯就要上廁所的?!”小女孩還是不做聲,繼續默默撿回了勺子,低聲對媽媽說“對不起,對不起。”媽媽再次把勺子拿起使勁拍在桌上,大聲苛責“對不起有用嗎?!你都這麼大了,都快要上小學的孩子了,吃個飯都不能忍住不上廁所,你看人家把飯都收走了,以後你再這樣忍不住就絕不再帶你出來吃飯!”小女孩絞著手小聲說媽媽對不起,既沒有哭也沒有鬧,乖乖地小口吃起了飯,最後,她蹲起在圓凳上,親了親火氣稍降的媽媽。

另一次是在一家餃子館,爸爸媽媽帶著小女兒,大約三歲的羊角辮小女孩,坐在餐廳提供的帶滑輪的兒童椅上挺乖巧,自己推著桌子邊滑著玩。菜和餃子上桌,媽媽自顧自吃起來,爸爸把小女孩的椅子拉近自己,給她喂餃子。剛吃沒幾口,爸爸低聲說:“快吃,好好吃,好好嚼。”然後慍怒地說:“你看你哎呀怎麼把餃子掉裙子上了!讓你不好好吃,爸爸不要你了!”然後一把將兒童椅推到對面的牆邊,也就推到了我座位的附近,我側目正巧看見小女孩委屈將哭但又不敢哭的表情,很讓人心疼。過會兒,小女孩小小聲說“爸爸,我要吃餃餃。”爸爸伸手把兒童椅拉過桌邊說“吃你就好好吃,都多大的人了,吃東西還要掉在裙子上!”此時對桌的媽媽慢悠悠發話:“再不好好吃媽媽也要生氣了喲!”結果小女孩估計又把什麼吃的掉在了裙子上,爸爸狠狠地擦掉裙子上的東西再不說話又一把給兒童椅推到了牆邊,小女孩臉上的表情讓我不忍再看。

兩次遇見的孩子都是在餐廳,倆孩子都沒有因為大人的責駡而哭鬧,全程多是大人在不停“散德行”,或許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責駡。想起在另家餐廳遇見一大家子帶三個孩子的外國太太團一起吃飯,全程孩子們坐在一起嬉笑吃飯,大人們互相聊天,既沒有家長著急忙慌的餵飯,也沒有孩子哭鬧亂跑不吃,孩子跟大人互不干涉的界限感讓人感覺他們都挺自在自得。

其實誰家的孩子誰不愛,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重視育兒心理和方法,或許家長曾經成長在責駡為主的教育環境中,但現在我們都懂了,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獨立的自我和存在,所以我們不要再被害妄想症上身,一定要“管住”面前這個軟綿綿的娃兒,就怕一旦不管後果不堪設想,就像國家不相信老百姓能用好自己的錢一樣,計畫限制剝奪了大家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家長不敢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失去的就是孩子自主的動力和信心。

而我作為一個孕媽媽,想想面對孩子自己也許有耐心盡喪、慌不擇法的那時那刻,但願到時能及時提醒自己——你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