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深非天生,父母的培養是關鍵
上個月,兒子突如其來的又有了酸中毒的症狀,眼看著以往處理的方式都沒讓孩子有舒緩的趨勢,兩夫妻不敢鐵齒的,趕緊帶上孩子跑進急診大門。帶著兒子跑完急診的那天,回家的時間比我們所預想的都來得晚,不過依舊慶倖我們是可以當天回家的。
在車子才滑進家裡的騎樓前,車門都還沒推開,我就聽到了客廳大門被拉開的聲音,轉頭一看到是帶著慌張神色的女兒,我二話不說的立馬把她攬進懷裡,撫著她的頭髮說:”在等我們啊,我們都回家了。”
那天深夜一如我所預想的,女兒夜驚了。一聽到姐姐驚惶又嚎啕的哭聲,我從床上跳了起來沖進孩子的房間,輕拍著她的臉蛋說:”“你放心,弟弟沒有住院,弟弟沒有住院,弟弟回家了,現在陪著你在睡覺,我們都回家了……”,女兒才緩緩的停下夾雜著亂語的眼淚,倒頭睡去。
我一直都知道,姐姐,很愛弟弟;但這一刻我才知道,她多害怕失去弟弟。其實,我一直不相信手足的情深會是天生的。
就像我從小在原生家庭所接收到的訊息,如果身為父母的人不願承認自己的偏心,不糾正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或是只把注意力放在單一孩子的對待模式,那麼對於被忽略的孩子而言,那種傷害其實不亞於被棄養的絕情,差別只在於,是把孩子丟在家裡不受注意的角落,還是育幼院的門口而已。
所以當我決定為孩子帶來手足,在我懷了弟弟的時候,每一次的產檢,我一定都帶著姐姐,告訴姐姐:“我們來去看看馬麻肚子裡的弟弟囉。”縱使她根本不懂那黑黑的螢幕反映出來的是一個新生命,但我還是每次每次的告訴她:“寶貝,小BABY在電視裡面跟你打招呼耶,他在揮揮手,跟你說姐姐好。”
在我的肚子漸漸隆起的日子裡,我總告訴她:“小BABY現在在肚子裡努力的長大,等到他長得夠大了就會出來找你,因為你是他最愛的姐姐。”胎動開始頻繁的時候,我開始拉著女兒的手貼著肚子,笑著跟女兒說:“哇!弟弟真的好喜歡你的聲音喔,每次只要姐姐念故事或是唱歌,弟弟就會在肚子裡面跳舞耶。”
後來肚子大到看不到自己的腳趾時,我拉她來親親我的肚皮,一邊跟她說:“昨天我有夢到弟弟耶,他說,他好愛好愛姐姐喔。”
半夜離開了被窩,麻煩孩子奶奶看著女兒的那一晚,我進了產房。隔天一早,女兒被把拔帶進了醫院的病房,我提醒著把拔,記得偷偷帶著我事先就買好的小禮物,然後一手抱著弟弟一手遞上禮物,說:“這是弟弟送你的禮物,他說,很高興見到你,很高興當你的弟弟。”
這些時候,女兒才2歲三個月!一個接收不了高難度語言,卻接收得了正面情緒的年紀,所以我不厭其煩的去營造他們的手足聯繫。
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看著另一個小生物霸著自己媽媽的乳☆禁☆房,她還是鬧了;遇到小東西搶了自己的玩具,她還是哭了;碰上長牙的小怪獸印了一手的齒痕,她還是回咬了。
但我從來不說姐姐不對,而且會在姐弟爭執的時候刻意的先擁抱姐姐,然後煞有其事的對著才在長牙的弟弟說:“你要聽姐姐的話!他是媽媽的幫手,幫忙照顧你的小媽咪!”之後在兩姐弟可以開始玩在一起時,我也不介入孩子間的爭執與抱怨,只是我大多很愛演的提醒著:“弟弟,你要聽姐姐的話。”
其實我把孩子之間的任何權力都交給了女兒,會不會也算是一種偏心?不過我自己知道,與其說是偏心,倒不如說是試探,試探這樣的行為模式對與兩個孩子的個性來說適不適合?對於兩姐弟的情感累積有沒有幫助?若是在我所給予的權力造成了姐姐對弟弟情緒上的過度壓榨,我必定會再三修改,一直到磨出了姐弟間最適合的圓融。
不過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我發現大孩子會去欺負小小孩,大部分是因為大人忽略了孩子就還是個孩子的情感索求,是因為大人在乎小小孩的需求勝過了大孩子,因為大人下放的愛:原諒、包容、跟哄騙,全在小小孩身上,於是乎大孩子便只能不停的阻斷小小孩的接收,只為了得到大人能給予相對的原諒、包容、跟哄騙。
所以在我把權力交付到女兒身上時,孩子感受到了我的注意力,也發覺自己被動接收的角色轉換成主動付出的角色後,她反而不會去欺負弟弟,因為她知道,弟弟不是來分化爸媽對自己的愛,相反的,是把她自己提升成一個可以依舊被愛,卻可以開始照顧人的大姐姐。
有一陣子,姐姐很受不了弟弟的破壞與追隨,我告訴弟弟要學習給姐姐一點自己的空間,就像他自己大便的時候,一定也不希望有人追著進廁所啊,這就是所謂自己的空間;然後我在某天與姐姐獨處片刻摟著她說:“寶貝,媽媽必須跟你說個秘密”,女兒馬上眼睛晶亮的盯著我,我接著說:“弟弟雖然是從馬麻的肚子裡生出來的,可是她不是為了當馬麻的孩子才來的耶”,我湊近女兒的耳朵輕聲的說:“他其實是為了當你的弟弟才來的。”
手足情深不會是天生的,但是是可以靠父母很做作的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