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改善(公)婆媳關係新感悟:花點心思哄一哄

前兩天,因為婆婆生日而帶孩子回婆家。兩三件小小的事,讓我對如何對待公婆有了新的感悟。對於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這歷史性難題,也有了新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花點心思哄一哄。

婆婆60歲生日,因為去年公公60歲生日家裡有大辦過,因此依公婆之意,婆婆的生日就小範圍的請“自己家人”來吃個飯。我想,不大辦,也得讓婆婆知道我們的重視。所以決定買一個貴重一點的禮物。禮物拿給婆婆,她顯得非常意外,激動得有點兒語無倫次。因為我有事,提前從婆家回來,婆婆特意送我到門口。老公和孩子回來的時候,帶了一包鹵好的豬手,說是婆婆要給我吃的。

說到和公公的關係的改善卻緣於一隻蘋果。

有一次,公公帶一個同村人出來我們這看病。老公陪這個同村人去醫院後,公公坐在客廳等侯,我拿了一隻蘋果去洗好遞給他。他接過蘋果便開始吃了起來。我忽然發現,自己這是第一次,對公公有一點點“招待”。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蘋果之後,公公對我似乎滿意了很多。

回婆家後,家裡來了一些客人,和公公聊天。我出於禮貌過去搭了幾句話。那客人說:“一丹哪,你們回家來,你看你爸都樂歪了!”公公說:“那是當然!老頭子了就這點盼頭麼!”我連忙介面:“是呀,我很知道,我們正打算買輛車,以後可以經常回來走走,你放心,不會讓你們太孤單……”

這次回去,忽然意識到年紀大了些了的人,有三大心理。

一是“被需要”,二是“怕孤獨”,三是“受尊重”。

前一個心理的滿足,我們可以經常請教一些問題:孩子不愛吃飯,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也可以誇獎他們,更可以經常“找一點事”出來請他們幫忙。

而為了讓他們知道我們並沒有遺忘他們,他們的生日,逢年過節甚至週末,是一定要儘量探視和問候的,能有一些儀式是最好。我想可以定一個規定:多長時間回去一次,多久打一次電話,或者經常搞一些小聚會。

尊重人,其實他們的要求也低:不要說重話和難聽的話。不要給臉色。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有點年紀了的人,確實很好哄。哄他們開心也很容易。更難的,倒是我們是否下得了哄他們的決心,能不能明過這個理來。我最近是這樣想的:為了讓公婆這三個心理得到滿足,我何妨只說能讓他們興高采烈的話呢?這些話可能有時候有一點點違心,但是,並不傷大雅;很多事遵照義務和責任也得為他們做,何不做得好一點,周全一些呢?

表面上,我們是在哄公婆開心,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平靜和快樂掃清障礙。沒有一對公婆與媳婦之間,不會產生矛盾(開始沒有,總會有),但是,去面對和他們之間的矛盾,是良好開端,比回避更有效得多。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就是稍微多花點心思,滿足他們的三大心理。可能這是很多聰明人早就知道了的,我知道得晚了一點,好在我稍有覺悟了,這是一種小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