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早開發孩子智力的驚人惡果
怎樣開發孩子智力
不誇張地說,在我們身邊,像“智力啟蒙”、“潛能開發”、“天才寶貝”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某《0歲方案》的廣告語是“讓您的孩子三歲前認識三千個漢字,達到小學畢業的水準。”
疑問:嬰幼兒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成長的前4年,要發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構建主要的學習途徑,以後的學習就是以此為基礎的。但是,這部分最關鍵的學習能力,絕不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學這些抽象知識培養出來的!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語言、大動作和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範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學習,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細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都會在這個時期到來。
所以,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其實是很多的,也是對一生發展最至關重要的,而這些需要通過真正屬於他們的“遊戲”自發地去學。所以,不讓孩子提前學識字和數學,絕不是“不學無術”的放養!
疑問:抽象學習的敏感期能提前嗎?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兩歲不到時,就非常喜歡數字、數數,也非常喜歡各種抽象符號,現在數學理解力非常強。”所以她認為,“孩子學習及智慧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但時間卻是不確定的,沒有適合所有孩子的所謂的敏感期。”
孩子的敏感期真的會大幅度提前嗎?雖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但都是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家們研究和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客觀的條件下,基於大量的觀察和實踐得出來的。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包圍在數位、文字這樣的抽象符號中間,——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抱著小嬰兒,手指某個文字或是數位教孩子,這樣的環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為讓孩子提前接觸了大量的抽象符號,同時,孩子的身邊沒有符合他實際年齡需要的環境配置,從而出現提前對抽象符號“感興趣”的現象。
我們不否認有神童的存在,在這裡不是探討神童的話題,而是針對大多數普通孩子的正常發展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但是,過早的智力開發和抽象知識學習,真的就能讓孩子具備領先的優勢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呢?
關注: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叫毛毛(化名)的孩子,2歲就學習了數學和文字。毛毛不管在哪裡,他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數學符號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車上和看板上的數字和站名,在社區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說明上的文字和數位,幾乎不去關注其他的事情。在毛毛畫的畫中,只有數位,沒有其他的內容。在本應運用感覺器官充分體驗真實世界的時候,他的思維卻過早地被抽象符號束縛住了。
如果反過來,讓孩子經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後,他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而且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在前幾年中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樣孩子能夠結合身邊的實際去展開學習,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需要,學習的興趣高、效果好。
關注:過早學習抽象知識,還會帶來三個負面作用。
有的媽媽覺得:“快樂學知識與符合孩子天性的玩耍並不矛盾啊,兩方面都重視不更好嗎?為什麼要把它們放到對立面呢?”。雖然學習知識的過程可以設計得很有趣,但是,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提前學習,除了前面說的弊端,還會給孩子帶來三個負面作用:
1、過早的讀寫算活動,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儘管這些知識性☆禁☆學習的過程,可以設計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學習本身,是一種高度複雜的活動,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緊張,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內在的能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正常發育。
正常的孩子也會常常得病,比如感冒,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個過程,但是,孩子會很快痊癒,而且病癒之後會更加強壯。然而,相比之下,智力開發過早的孩子,由於內在能量被大量消耗,會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體素質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2、過早的智力學習,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需要並行發展。由於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於強調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過早進行智力學習,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樂才能、運動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和損害。
3、實際感覺經驗不足,會帶來情感方面的問題。在抽象學習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觸真實的世界,通過大量的遊戲和運動,來發展他們的感覺器官、大腦以及運動系統的協調。 提前的抽象學習可能造成孩子感覺經驗缺失,這將破壞人類天性中的愛、興趣、好奇心和同情,從而可能會導致:冷淡、孤僻、漠不關心、遲鈍、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熱點:超前智力開發,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現在很多早期智力開發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大都是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追蹤觀察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有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很多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並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預期效果。
2007年,美國社會學家發表最新的研究結果,認為“人為的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當人為干預消失後,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會降回來。”
2007年8月華盛頓大學公佈研究結果,“小小愛因斯坦”系列對孩子的智力成長有負面作用;8-16個月的孩子, 每天看1個小時此類DVD,其掌握詞彙的能力就會降低17%。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對“以學習知識為主導的”和“以社會交往為主導的”學前班的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在5歲時,前者比後者培養出來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數位和單詞,但是到了6歲,這一優勢就消失了,與此同時,在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上,後一組孩子具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