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早教也悲劇:一歲聽唐詩,三歲說話難

有的爸爸媽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歲就給孩子聽唐詩,兩歲讓他聽英語,希望能儘早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誰知孩子到了三歲,卻“金口”難開,反而造成提前開發智力,寶寶“後勁不足”的遺憾。醫生友情提示,早教必須遵循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而不是盲目地、過早地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那麼如何進行合理科學的早教?

一·早教現象:智力開發過度

隨著早教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起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很多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施不同的早教方法,下載各式各樣的早教軟體,把孩子送到收費高漲的早教班去。這些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父母認為,越早開發孩子的智力,對孩子益處越大。可結果卻往往是揠苗助長,不盡如人意。

二·怎樣合理科學地開發幼兒早期智力?

專家解釋,對幼兒的早期智力開發,就是指孩子在具備某些能力前的適當時期,給孩子大腦以適時的刺激,進而促進幼兒的腦部發育,讓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變成實際能力,因此,怎樣把握住孩子早期智力發育的適當時期很重要。

孩子的語言功能發育是需要長期過程的,新生的寶寶表達情緒與需求的方式是哭泣;三個月以後,孩子就能發出“嗯,啊”聲,並能用微笑來表達內心情感;七至九個月,孩子能夠對外界做出反應;一歲左右,孩子能發出簡單的語言應答指令;一歲到一歲半,孩子在此期間會積累大量的詞彙;滿三歲時,孩子才能基本掌握句子的提問與應答等豐富的語言表達方式。

如果在孩子還無法完全理解整句話時,就讓孩子聽晦澀難懂的古詩,或是英語,和揠苗助長無異。寶寶的器官發育功能都是循序漸進的,寶爸寶媽不可過早實施壓力。這樣不科學的早教不僅無效,還會錯過幼兒最好的語言發育期。

三·親子教育最好,別讓孩子對電子早教心生依賴

現在的寶寶,玩平板玩電腦玩手機都是一把好手,玩起來時注意力集中,根本不在意身邊的人和事。看起來,孩子的確乖了很多,變得很專心。但這種現象卻讓育兒專家頗為擔心:電子屏高度的“光污染”不僅會危害孩子的視力,還會讓孩子的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教育並非是電子早教可以取代的。父母的陪伴與溝通,對小寶寶而言是最大的禮物。從孩子出生到五歲,這一時期是語言、視力、聽覺各功能發育的黃金時期,爸爸媽媽要牢牢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別讓孩子對電子早教心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