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小兒凍瘡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凍瘡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小兒凍瘡

凍瘡是小孩冬季或早春季節最容易發生的一種病。由於寒冷刺激體表血管,使其收縮,局部血液迴圈不良,發生淤血,組織缺氧,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即為凍瘡。

一般情況下凍瘡分3級:

一級凍瘡:是最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熱、癢、灼痛,愈後不留瘢痕。

二級凍瘡:可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還會伴有水泡,水泡破潰後可見淺紅色液體甚至流膿,並伴有皮膚敏感度下降。

三級凍瘡:凍瘡部位呈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喪失,傷後不易癒合。

小兒凍瘡是怎麼形成的

寶寶顏面、雙手部位的血管異常豐富。當溫度低於10℃時,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血液回流不暢,血管中的液體滲入到組織間隙形成局部水腫,導致小兒凍瘡的發生。

至於有些小兒凍瘡年年發作,原因在於這些孩子的皮膚表面溫度低於常人,肢端微循環比常人差,而且他們的血液中冷球蛋白含量較高,一旦遇到寒冷刺激便迅速發生凝結,從而加重末梢迴圈障礙。

一般來講,凍瘡好發於手背、手指、耳垂、耳廓、趾背、足跟等暴露部位。病變開始為暗紅色邊界不太清楚的局限性充血性斑塊,並伴有腫脹、疼痛、發癢等,有時還會有發麻或燒灼樣感覺,遇熱更為明顯。如果病變未能得到及時控制,斑塊顏色會由暗紅逐漸變成暗紫,嚴重者還會出現水皰、潰瘍,這時疼痛就更加明顯了。為了使孩子不發生凍瘡,最重要的是積極預防。

小兒凍瘡的治療方法

寶寶患了凍瘡要及時治療,沒有破潰時在紅腫疼痛處塗抹凍瘡軟膏或VE軟膏,也可請中醫開一些草藥煎洗。

當有水泡和水泡破潰形成潰瘍面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加重病變而使合併症發生。

如何寶寶患過凍瘡了,父母更須特別注意照顧到他(她)的日常起居方面易致凍瘡產生的地方,儘量預防凍瘡的發生,如果還未曾患過,也別大意了,寶寶嬌嫩的皮膚在方方面面都須引起注意。

此外,偏方也會有效預防和治療寶寶凍傷,不妨一試:

①夏季裡,把大蒜搗爛成泥,曬熱後,經常搽患過凍瘡的部位,這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

②用紫外線照射曾經被凍傷的部位,每隔10天1次,每次半小時。

③用茄子幹煎湯浸泡容易發生凍瘡的部位,經過多次浸洗也可達到防止凍瘡發生及復發的作用。

凍瘡發生後如何護理

如果凍瘡已發生,應及時處理。早期凍瘡可用熱水複溫法,即將患處浸入38~42℃的熱水中,每日3次,每次半小時,使受凍部位溫度儘快恢復到正常皮膚的溫度,以皮膚出現紅色為宜,不便浸泡的部位可局部熱敷。還可用1%、2%碘酒、松節油及凍瘡膏等外塗。得了凍瘡不要用熱水燙,也不要用火烤。沒破潰的凍瘡白天可用凍瘡膏或喜遼妥軟膏外塗,每日l~2次;晚間使用中藥(桂枝、紅花、附子、荊芥、紫蘇葉、乾薑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後放至溫熱時)藥液浸洗和藥渣揉搓凍傷部位15分鐘,每晚一次,連續使用2周為一個療程,對反復復發的凍瘡有良效,本法可以在初冬凍瘡首次復發時開始使用,配合日常生活的保暖、飲食、運動、藥物(如煙酸)調理,多數輕度的凍瘡可以在1~2年內徹底治癒而不再復發。

如果凍瘡已破潰,用雙氧水洗淨後,處敷抗菌素軟膏,如四環素、新黴素、魚石脂軟膏等,均可起到治療凍瘡的作用。凍瘡己破潰的應去醫院求治,對於反復不愈的凍瘡同時伴有關節疼痛等症狀時提示可能有其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雷諾氏病等的可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凍瘡對寶寶的身體有哪些危害

凍瘡在初起時往往不被察覺,待手腳感到刺癢、灼痛時,輕微凍瘡即已形成了。這時如能及時採取措施,加強局部保暖,還能使凍瘡逐漸好轉,如果防凍保暖不及時,凍瘡還會加重。緊接著,局部皮膚變成紫紅色,紅腫而且有硬結。當感覺刺癢、灼痛、脹痛時,就不易治療了。繼續下去便會形成水皰或潰爛,表面有滲出液,並往往伴有感染發炎。在寒冷潮濕的情況下,人體局部組織的溫度在 0~10℃時,就能發生凍瘡,輕微凍傷病理改變主要在表皮或真皮,嚴重凍瘡還可傷及肌肉或骨骼,甚至導致局部組織壞死。

怎樣預防凍瘡

由於小兒凍瘡的發生與寒冷和潮濕關係密切,因此小孩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嚴冬季節,皮膚暴露處要多加保護,出門時應戴口罩、手套、防風耳罩等。另外,可在皮膚上塗些油脂以減少熱量散失。

2、保持衣服、鞋襪乾燥,要穿吸汗的襪子,同時還應注意鞋襪的大小要鬆緊適宜,不要過緊、過小,以免影響血液迴圈。

3、適當增加小孩的戶外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每天給小孩做局部(好發凍瘡之處)皮膚按摩,以促進血液迴圈,減少凍瘡的發生。也可以讓小孩自己多做一些抓拳的動作,能讓末梢血液迴圈好一點。

此外,當小孩從戶外回到戶內時,不要立即烤火或用熱水浸泡肢體,而應讓肢體自然複溫。家長平時應給小孩多吃一些高熱量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這樣能增強☆禁☆暴露部位對寒冷刺激的適應能力,有利於預防小兒凍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