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鳥窩”全開放幼稚園
瑞典的幼稚園種類五花八門,除了年托、月托、周托、日托、時托、全托、半托、家托之外,還有一種“全開放”幼稚園。這是一種任何孩子都可以去,而且不收錢的幼稚園,不過得要父母帶著。全開放的幼稚園只負責組織適當的活動。 在瑞典首都利丁嶼區有一
2006-12-06 24 -
三歲識錢幣,美國孩子的理財教育
孩子要不要和錢打交道? 美國人對此問題毫不回避,他們的理財教育乾脆就從娃娃抓起,並且有明確規定: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美元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5歲時知道基本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
2006-12-06 12 -
教育寶典:如何做聰明小孩的父母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可在你一個勁地給孩子施肥加料,孩子越來越精靈古怪,小傢伙們一個比一個聰明伶俐時,很可能父母自身的有些問題,會妨礙孩子的進一步發展。自己是不是夠格做一名聰明孩子的父母,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2006-12-06 22 -
“神童”原來是這樣打造出來的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對孩子實行“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產生了疑問。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早已做了父母,他們的孩子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社會競爭壓力,上各牌學校,讀熱門專業,智商幾乎是唯一的敲門磚。於是,從娃娃抓起的智商教育便成了父母的
2006-12-06 17 -
成功的品質:日本孩子的毅力鍛煉
毅力也稱意志力或堅持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最重要品質之一,日本家長普遍十分重視孩子毅力的培養。如下是他們種種培養孩子毅力的方法? ▲習慣成自然。孩子看“小人書”時,不妨要求他們從頭至尾看完後再換另一本。孩子畫一幅畫時,務必請他們有始有終
2006-12-06 18 -
印度趣味教學:火柴也可做教具
越來越多的印度教育專家發現,真正的學習是在合上課本之後開始的。諸多試驗表明,只要運用得法,一個廢棄的包裝袋、幾根火柴棒等都可以作為教具,其作用遠比傳統的教室黑板粉筆教學法更大,學習效果更好。 巴薩娃女士對紙板畫和蠟筆工藝有獨到的鑽研,
2006-12-06 32 -
煩!智慧,恰恰就來自於提問
寒假時我到美國看望表姐一家,結識了他們的鄰居利婭。利婭是以色列人,為人開朗大方,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她丈夫是美國一家公司駐以色列的代表,經常在以色列與美國之間往來;利婭自己帶著兒子拉米爾在美國生活,獨立承擔了撫育孩子的重任。 都說猶太
2006-12-06 28 -
老外說:管教孩子方式不同沒關係
在管教孩子方面,夫妻之間的偶爾爭執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都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繼承了不同的關於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哲學。看看下面的這些建議,或許對你有點幫助。 ▲教育孩子不一樣沒有關係。你和丈夫對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孩子恰恰可以從中受益。
2006-12-06 10 -
分享其樂融融:海外媽媽的小技巧
1、瑪麗-貝斯-瑞道爾:嘗試交換的方法 我們發現進行玩具“交易”是鼓勵孩子們與人分享的好方法,特別是這樣規定:孩子們必須向另一個孩子(而不是另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借他們想要的玩具。我們家的一個2歲和一個4歲的孩子就常常和附近的孩子們這樣
2006-12-06 17 -
德國父母更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
眾所周知,德國是引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所幸的是,德國各階層能夠深刻地反思這段歷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並將其列為德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愛護動物 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
2006-12-06 20 -
當下育兒時尚:男孩女孩雙性化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兒童作過調查,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智商、情商均較低,具體表現為: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遇
2006-12-06 15 -
美國父母更重視家庭的金錢教育
美國在他們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的教育中,向少年兒童提出了3歲至高中畢業期間的理財教育要求: 3歲:能辨別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個人無力把所有商品買光。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 6歲:能數大量硬幣,並能找數目不
2006-12-06 34 -
加拿大:誰是不受孩子喜歡的媽媽
加拿大的兒童教育專家,對120餘所幼稚園、2000餘名不同年齡的兒童作了一次專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6種媽媽不受孩子們的歡迎。 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幼年期的兒童大多十分敏感,常常會把母親視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許自己以外的人、甚至
2006-12-06 25 -
法國幼兒感性教育:愛生活愛藝術
法國幼稚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培養出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責孩子。但是在法國,大部
2006-12-06 47 -
更多自主和快樂美式家教三句話
Stand behind,don not push. 站在後面,不要推。 在美國,父母不會代替孩子選擇,而是堅持“Stand behind, do not push”,給予孩子絕對的自由去選擇他們的道路。使孩子真正變成社會人是美國家
2006-12-06 43 -
預防勝治療,德國眼鏡寶寶少
德國,作為醫療大國的,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不足15%,這必須歸功於德國青少年眼睛保護協會和教育部門科學和到位的預防工作。 首先,他們成立了專門防治近視眼的機構,定期檢查學生的視力,建立視力檔案,一發現到某學生出現了視力降低的情況,就及時
2006-12-06 16 -
快樂的聚會:美國家庭遊戲小組
史密斯太太是個房地產代理人,工作十分繁忙,同時她又是一位有5個孩子的母親。這周的星期一剛過,她又期待下一個週一上午,儘管這是一個新的工作周的開始,她還是興致勃勃地帶著兩個小寶寶(一個4歲,另一個只有2歲),準時來到家庭遊戲小組參加兩個
2006-12-06 186 -
共同的選擇:吃苦教育打造精英
社會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慧的較量,而更多的則是意志和毅力的較量,沒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各國父母普遍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為孩子將來面臨的是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
2006-12-06 14 -
海外父母:選兒童用品安全第一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是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法案》於1972年設立的一個獨立的聯邦監管機構,負有“保護公眾免遭與消費品有關的、不合理傷害與死亡風險”的職責。 據報導,每年CPSC的預算中有一半用於兒童產品。並常年派遣流動檢
2006-12-06 24 -
歐美家教觀念:成就未來四大法寶
博覽群書 弗蘭西斯·培根早在四百五十年前就已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鐘錶匠伊薩克,在工作臺上一邊工作一邊教三歲的兒子盧梭從普魯塔克的《古希臘羅馬英雄傳》中認識了字
2006-12-06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