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流產者沒必要惋惜
流產,是指妊娠不到20周,胎兒體重不足500克而終止者。其中,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者稱為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後者稱為晚期流產。自然流產,是由孕卵發育異常及母體病理原因引起的流產。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1、孕卵缺損:精子或
2007-11-16 14 -
習慣性流產指的是什麼
流產系指妊娠不到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中止者。當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時則稱為習慣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據統計人類妊娠大約有70%不成功,其中50%左右的受精卵在下次月
2007-11-16 18 -
先兆流產的診斷與治療
先兆流產就是妊娠後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量少,先兆流產的血來自子宮腔,血呈鮮紅色,早孕應仍存在,有時伴有輕微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 婦科檢查時子宮頸口未開,羊膜囊未破裂,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相符,尿妊娠試驗陽性,超聲波檢查有胎心和胎動波
2007-11-16 36 -
黴菌性陰道炎疾病概述
黴菌性陰道炎又稱白色念珠菌性陰道炎,它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由一種叫作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疾病。本病在婦女中容易傳播,引起白帶增多,陰部瘙癢等症狀。由於本病可以通過性生活傳播,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之中。 白色念珠
2007-11-16 24 -
黴菌性陰道炎的實驗室檢查
診斷生殖器白色念珠菌病除典型的症狀、體征外,實驗室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作分泌物的直接鏡檢就可以明確診斷,有條件的也可作白色念珠菌的培養,能更明確診斷。取少許分泌物置於玻璃片上,加一滴氫氧化鉀或等滲的氯化鈉溶液,覆蓋上玻片,置於顯微鏡下
2007-11-16 46 -
陰道炎鑒別診斷
滴蟲性陰道炎:約25%左右感染後無症狀,有症狀者表現為白帶增多,呈泡沫性、惡臭味的膿性綠色分泌物。75%患者有陰道紅斑,90%患者在陰道窺鏡時可見毛細血管出血或點狀出血所致的“草莓狀”宮頸。外陰有燒灼感和奇癢 ,猶如蟲子爬,並可引起性交疼
2007-11-16 28 -
黴菌性陰道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黴菌性陰道炎是人們習慣性的說法,實際上這是一種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多見,占80%~90%,其他可致病的念珠菌還有熱帶念珠菌、類星狀念珠菌、假熱帶念珠菌等。一般情況下,白色念珠菌可潛伏在人體的口咽部、腸道、皮膚及陰道粘
2007-11-16 25 -
陰道炎自診要點
陰道炎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包括淋病雙球菌、黴菌、滴蟲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陰道炎症。陰道炎根據年齡和感染源的不同,可分為老年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淋病性陰道炎、阿米巴性陰道炎、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嬰幼兒陰道炎、氣腫性陰道炎
2007-11-16 22 -
患上陰道炎上醫院檢查什麼?
一、婦科檢查:通過常規婦科檢查,初步篩選可能性疾病,並取分泌物標本做必要的檢查。 二、陰道分泌物檢查:檢查陰道清潔度,是否有黴菌、滴蟲、細菌(線索細胞、膿細胞)感染。 三、陰道分泌物培養:檢查是由哪種病原菌感染,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2007-11-16 21 -
陰道保潔要把好“度”!
在以女性消費者為最大群體的化妝品市場中,洗髮、護膚、美體產品琳琅滿目,其功能不斷更新,同時也是女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潔護膚品,唯獨在外陰清潔上,並不盡如人意。走進醫院的婦科診斷室,婦科病的高發率會令你驚訝不已。據抽樣調查表明:女性滴蟲性、
2007-11-16 21 -
解除身邊的10大黴菌警報
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過一次黴菌性陰道炎(醫學上又稱為“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發生率如此之高,原因很簡單:女性的陰道pH值多在3.8-4.4範圍內,是一個偏酸性的環境,而且陰道內部溫暖潮濕——這些造就了一個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也難怪
2007-11-16 25 -
夏天拒絕“黴菌”
首先,我們先瞭解一下什麼是黴菌黴菌又稱白色念珠菌,是一種腐物寄生菌,平時生存於人體的皮膚、粘膜、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白色念珠菌就會繁殖,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發病,所以白色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婦女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增
2007-11-16 22 -
宮外孕可以通過後穹窿穿刺檢查診斷
為目前診斷異位妊娠應用比較廣的方法。如抽出為膿或漿液性液體,則可以排除輸卵管妊娠。但若未抽出液體,亦不能排除輸卵管妊娠。如腫塊硬,不容易抽出內容物時,穿刺前可先注入生理鹽水少許,再抽吸,如回抽之鹽水呈紅褐色,混有細小的血塊,即可證實為陳舊
2007-11-16 20 -
B型超聲檢查是否宮外孕?
超聲檢查作為一種影像診斷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直觀性強,對人體無損傷,可反復檢查等優點,但超聲圖像複雜,檢查人員的技術與經驗有較大懸殊,誤診率可達9.1%。 (一)宮內圖像:宮內無妊娠囊,無胎芽及胎心原始搏動。但假妊娠囊聲象圖發生率約20%
2007-11-1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