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生兒臍疝怎麼辦?幫我解答一下這些疑問,謝謝!
問題 【新生兒】 5

新生兒臍疝怎麼辦?幫我解答一下這些疑問,謝謝!

網友回答
最佳答案 “肚臍眼”突出,醫學上稱為“臍疝”,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發育缺陷。嬰兒出生後,臍部是一個先天性薄弱點,凡是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臍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噴嚏、哭鬧等。小兒安靜或平臥時,突出的腸子返回腹腔,腫塊消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發育,疝孔逐漸縮小,最後閉合,臍疝消失。一般在1~2歲以上,小臍疝(直徑在2釐米以下者),可請小兒外科採用保守療法,用膠布粘貼,每1~2周更換一次。此法的缺點是膠布容易刺激皮膚,應仔細觀察貼膠布處有無皮炎,絕不可在家自行亂貼。若經保守治療無效或臍疝孔較大,則應去醫院手術治療,其效果甚好。 臍疝病兒一般並無痛苦,並不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僅極少數發生腸子嵌頓。個別小兒可能因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覺。有些家長為了不使其臍疝膨出,使小兒儘量少哭或不哭,對小兒百依百順,日久後會造成心理發育障礙,必須注意這一點。 新生兒臍疝時如何減少腸管疝出? 對於臍疝患兒,為了減少腸管疝出,促進疝癒合,應設法降低患兒腹壓。如儘量減少患兒哭鬧;預防和治療嬰兒喘、咳病症,防止患兒出現便秘等。也要採用束帶膠布或繃帶包紮等辦法壓迫疝環,阻止腸管疝出。但要注意預防臍部受壓引起臍炎等併發症。
2016-06-07 嬰兒生後臍帶結紮、剪斷,留下的臍帶根部會于2周內萎縮、脫落,最後形成肚臍。脫落前,每天用酒精棉簽清理臍窩部,去處局部分泌物。若發現局部有血,應考慮局部感染,更應認真消毒清理。若臍帶殘端脫落後,臍窩局部還有血,也許出現了臍茸(新生肉芽),需到醫院接受硝酸銀等局部治療。
2016-06-07 臍疝的原因:新生兒臍周的腹膜和肌肉發育不成熟,加上哭鬧時腹壓增高,就可以膨出,一般到4個月左右就好轉,以後哭鬧時用手護著臍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