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為什麼寶寶就是不好好吃飯啊。。。
問題 【寶寶問題】 31

為什麼寶寶就是不好好吃飯啊。。。

問題描述 寶寶一歲多了、一直是以喝奶粉為主,擔心每天喝奶粉跟不上營養、從6個月開始就喂他蛋黃、麵條、饅頭之類的搭配奶粉,他也很愛吃。現在一歲多啦、天天吃個飯亂動~煩死了
網友回答
2014-04-15 寶寶不想吃飯不要硬逼。如果寶寶吃到一半說吃不下了,事後萬萬不可另做別的菜或者塞小點心給寶寶。做適合寶寶的菜,比如:把長莖菜切短,土豆做成土豆餅,菠菜小青菜可以切成寸長,多做少刺的魚給寶寶吃。不要老是讓寶寶坐定,多運動對寶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雙休日帶寶寶去游泳去公園去綠地,運動和新鮮空氣可以讓寶寶胃口大開。如果寶寶還在喝奶粉,得注意給寶寶選擇的奶粉要口味清淡,好消化,不上火。奶粉我們吃的是美國原裝進口的雙親 之選奶粉,口味比較清淡,配方與母乳接近,很容易消化和吸收,高品質的DHA含量很高,對寶寶的智力和視力發育很好的。它是美國原裝進口品牌,性價比高,還是惠氏原廠生產的呢。
2014-04-15 親可以給寶寶買幾盒漢臣氏的開胃寶寶給寶寶吃吃,有時寶寶上火胃口也不會好的,所以家裡還要常備有清火寶奶伴,在寶寶上火時給寶寶吃兩次就會好的。
2014-04-15 讓寶寶乖乖吃飯的餵飯訣竅怎樣餵飯才是聰明有效的呢?錯誤的餵飯方法又將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了就達到了目的,餵飯也反映出媽媽的養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學。寶寶胃口不好,媽媽憂心忡忡。在哄、罵、打、塞以後寶寶還是不吃,你會怎麼辦?怎樣餵飯才是聰明有效的呢?錯誤的餵飯方法又將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餵飯訣竅: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餵飯要定點、定時、定量,寶寶吃飯要專心致志三餐一點(三頓正餐一頓點心)較為適宜,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定點、定時、定量進食會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在特定環境下,到了就餐時間,大腦就會指揮全身各組織器官為接受食物作好準備,同時在心理上寶寶敢作好了就餐準備,於是食欲大振,而主動、專心、大口地品嘗食物,吃得津津有味。吃飯一定要專心,如不玩玩具,不看電視,保持環境安靜,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如果寶寶某餐吃和較少,你也不要強迫他進食。進餐時更別催促寶寶,讓他細嚼慢嚥;切忌吃飯時用玩具逗引或與寶寶講無關吃飯的事,甚至邊吃邊玩,一旦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食欲。儘量少吃零食、甜食經常吃零食或甜食會打亂寶寶體內血糖的正常波動規律,使寶寶缺乏饑餓感,沒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腸道處於不斷工作的狀態,沒有休息的機會,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吸收。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不過度呵斥寶寶,而是多加鼓勵。當著寶寶的面,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跟他說如何吃好這頓飯,逐漸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改進烹調方法,提高寶寶食欲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提高烹飪技藝,使食物豐富多樣。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會刺激寶寶的食欲。例如雞蛋的烹飪可採用炒、煎、蒸、煮等各種方法,對於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寶寶,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餛飩、餃子、包子等。你要發揮榜樣作用避免將你對食物的偏好影響寶寶,如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厚此薄彼,或隨意議論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經常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寶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攔黃瓜真好吃,又鮮又脆”,“我最喜歡吃肉丸子了,真香”,激發寶寶的興趣和食欲。還可以利用寶寶的心理特點,激勵他去嘗不太喜歡吃的食物。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儘早培養寶寶自己用匙、筷進食,以提高進食興趣。一般9~10個月起可以讓寶寶試拿杯子、小匙,到2歲時讓他自己用匙吃飯,3歲左右訓練用筷子吃飯。最初先給少量食物,不夠再添加,增強寶寶的進食信心。訓練寶寶自己進食3點注意耐心點寶寶剛學用匙吃飯時,興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對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盤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辦代替是學不會自食的,只有通過寶寶自己反復實踐,才能掌握吃飯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飯、菜送進嘴裡,那高興的勁兒可難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寶寶學會了獨立吃飯,你一定要大加鼓勵、表揚,使他信心百倍。具體點3歲以前用匙,3歲以後用筷子進食。用筷子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有利於刺激腦的發展。你千萬不能貪圖省事,一直讓寶寶用匙吃飯,而要鼓勵他逐漸學會用筷子。還要教寶寶飯、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飯或者光吃飯不吃菜。鼓勵咀嚼用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的牙齒,或者你張開嘴讓他看。讓寶寶知道有門牙我大牙,門牙是專門把食物咬斷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會寶寶細嚼慢嚥,充分品嘗食物味道,不要長時間把食物含在嘴裡,或者不用牙齒咀嚼,囫圇吞下。咀嚼不但能促進下頜骨的發育,使寶寶面容端莊,還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減少食物殘渣儲留在牙縫中,減少齲齒的形成。培養就餐禮儀在教會寶寶自己吃飯的同時,也應當注意飲食衛生和就餐禮貌。食前便後洗手。家裡最好實行公筷制。培養寶寶進餐時上身保持端正;飯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歡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無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盤中的菜肴亂挑、亂翻,專揀自己喜歡的吃;或使筷子與別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亂抓菜肴,在餐桌亂吐殘渣;用餐時不要大聲喧嘩;吃飯時不要發出食物的咀嚼聲,喝湯時不發出吸食的響聲,湯匙輕拿輕放,碗與筷、碗與匙相碰時要避免發出聲音;絕對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2014-04-15 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是不是經常讓他玩著玩具,你喂輔食?這樣就容易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糾正需要家長的決心的,不糾正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吃飯和發育。1。大人孩子一起吃。都坐在桌子上吃。2。不要縱容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飯前1小時。3。給孩子買他喜歡的用餐餐具。4。讓孩子愛上吃飯,就是要孩子感受到大家一起吃飯的快樂,所以吃飯的氣氛不要太死板。5。家長要以身作則。6。如果孩子表現好,要表揚。如果孩子不願就範,開始也不要勉強,否則孩子更排斥。可以慢慢來,但吃飯前一定不能給他吃其他的東西。如果孩子這頓飯不好好吃,告訴他如果不吃就要等下頓飯了。並照做,在下頓飯前不給他其他東西吃,除了水。為了怕孩子餓而吵鬧,家長可以在下頓飯前帶孩子玩,分散他的注意力,一起度過。因為我們不是要折磨孩子,而是要他知道,吃飯是有時間限度的,每頓飯都要好好吃。
2014-04-15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寶寶吃飯?一般來說,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吃飯了。1.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2.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3.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自己動手,學會技巧1歲左右,寶寶會喜歡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飯,不能因為怕他“搗亂”而剝奪了他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子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他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其實,寶寶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慢慢就學會了吃飯技巧。當然,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寶寶。1.如果寶寶總喜歡搶勺子的話,媽媽可以準備兩把勺子,一把給寶寶,另一把自己拿著,讓他既可以練習用勺子,也不耽誤把他喂飽。2.教寶寶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3.給寶寶做一些能夠用手拿著吃的東西或一些切成條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吃飯的怎麼回事。如:土豆、紅薯、胡蘿蔔、豆角等,還可以準備香蕉、梨、蘋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飯、軟的烤麵包等。媽媽也要學“技巧”1.1歲左右的寶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媽媽一邊將其雙手緊束,一邊一勺一勺地喂他。這對寶寶生活能力的培養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極大的危害,寶寶常常報以反抗或拒食。2.寶寶並不見得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飽飯,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吃”這一過程,如果只是為訓練他自己吃飯,不妨先喂飽了他,再由著他去滿足學習和嘗試的樂趣。3.當寶寶自己吃飯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即使他把飯吃得亂七八糟,還是應當鼓勵他。如果媽媽確實擔心寶寶把飯吃得滿地都是,可以在寶寶坐著的椅下鋪幾張報紙,這樣一來等他吃完飯後,只要收拾一下弄髒了的報紙就行了。4.1歲的寶寶可以吃成人吃的飯菜了。媽媽做飯時,在準備放鹽和其他調料之前,應該把寶寶的那份飯菜留出來。5.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可能會嗆著他的東西,最好也別讓他接觸到這些東西,如:圓形、光滑的食物或硬的食物,如爆米花、花生粒、糖塊、葡萄或葡萄乾等。6.給寶寶選擇一個自己就餐的座位,最好讓他坐在安靜不受干擾的固定地方,不玩、不看電視以免吃飯時分散注意力。7.餐桌上,成人談話的內容最好與寶寶吃飯有關,以吸引他的興趣。8.吃飯時最忌責駡寶寶,嘮叨不停,經他進行一天行為的“總結”,說他這不好那不好,這樣做會引起寶寶反感而不肯吃飯。9.允許寶寶吃完飯後先離開飯桌,但不能拿著食物離開,邊玩邊吃,這樣他才會明白,吃和玩是兩回事,要分開來做,否則不安全,也不快樂。10.寶寶比大人容易餓,但因為能力有限吃得比較慢,所以可以讓他先上飯桌吃。良好習慣不能少良好的飲食習慣直接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所以不僅要保持寶寶進餐環境的清潔、整齊、安靜、愉快,還有必須從剛學習吃飯那天起就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1.注意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儘量能引起他旺盛的食欲。2.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某種食物不好吃,某種食物好吃,以免造成寶寶對食物的偏見,這可是挑食的前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認為爸爸媽媽認為不好吃的東西一定不好吃。3.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安靜不說話,不大笑,以免食物嗆入氣管內等。4.要適時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寶寶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進餐,熟悉每件餐具的用途,儘早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5.寶寶進餐時間不宜過長,即使是吃零食,也不能養成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習慣。6.飯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響食欲。“手抓飯”有好處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許多家長都會竭力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但是,最近卻有育兒專家提出,只要將手洗乾淨,家長應該讓1歲的寶寶用手抓食物來吃,因為這樣有利於寶寶以後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1.“親手”接觸食物才會熟悉食物。寶寶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起初的時候,他們往往都喜歡用手來拿食物、用手來抓食物,通過撫觸、接觸等初步熟悉食物。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從科學角度而言,根本就沒有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只是在於接觸次數的頻繁與否。而只有這樣反復“親手”接觸,他們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2.手抓飯讓寶寶對進食信心百倍。1歲寶寶手抓食物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愉悅。專家建議,只要將手洗乾淨,1歲左右的孩子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到18個月左右再逐步教寶寶用工具吃飯,培養寶寶自己挑選、自己動手的願望。這樣做會使他們對食物和進食信心百倍、更有興趣,促進良好的食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