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0-1歲寶寶動作發育與遊戲指南

要知道, 寶寶出生的這頭幾年, 正是他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 別看他是個小不點, 他可是一塊擁有超強吸收力的“海綿”, 你給他多少, 他都能吸收進去, 激發出他小小身體裡蘊藏的巨大能量。 越早對寶寶進行身體運動方面的訓練, 對寶寶智慧開發的作用就越大。 爸爸、媽媽和寶寶, 一起運動吧。

0~4個月寶寶動作發育狀況

月齡 標準

0~1個月 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會吮吸塞入口中的乳☆禁☆頭;轉向接觸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小手掌上的東西。

1~2個月 無法自己把頭抬起來, 但是俯臥時, 可抬頭45°;靜躺時, 可憑藉自身的力量移動身體位置。

Advertisiment

2~3個月 頭部無法完全抬起來, 俯臥時, 可抬頭90°, 並左右張望。

3~4個月 趴著時雙手能支撐胸部並抬起頭。 仰臥時若拉他的雙手, 頭部也會跟著上來。 看到有興趣的玩具時, 就想伸手去抓。 不管拿到任何東西都想放進口中舔嘗。

常見問題

Q:多做身體運動對0歲寶寶有什麼好處?

A:
1、肢體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 使寶寶變聰明。 比如:手部的動作是由左腦頂葉掌管的, 因而多做手部的運動有利於大腦的智慧開發。

2、運動是釋放寶寶情緒和壓力的途徑, 有利於寶寶形成積極正向的性格特質。

3、肢體運動有助於寶寶的認知和學習。 一般來說, 小寶寶的認知都來自於感覺, 即對來自外界事物的直接感受。 運動是寶寶學習的工具和途徑,

Advertisiment
如通過用手去摸;通過移動身體來拿玩具等等。

4、坐、爬、站、走這些基本肢體動作是寶寶將來學習各種其他動作和技能的基礎, 相應的體能遊戲對寶寶智慧開發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Q:寶寶每次翻身時好像總差那麼一點兒力氣, 怎麼辦?

A:如果你希望他儘快學會這第一個大動作, 不妨幫他一把。 把你的焦慮和苦心變成助推力, 在寶寶翻身的時候助他成功。 方法很簡單, 只需要爸媽們的舉手之勞:
1、用外力就是輕輕地推或者拉, 沒有什麼姿勢和部位的講究, 輕轉他的頭或扶著他的背、腰、屁股推一下, 或者拉著胳膊或腿轉動都可以。 可以讓他反復翻, 可以從俯臥翻成仰臥, 也可從仰臥翻成俯臥。 有的媽媽把寶寶的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

Advertisiment
帶動身體轉過去再翻身, 都是很好的辦法。
2、用玩具逗引他, 玩具有聲音更好。 媽媽拿著玩具不斷變換方位逗寶寶去抓。 在從仰臥翻成俯臥過程中, 可以先逗得他從仰臥翻成側臥, 然後再拿遠一點, 寶寶伸手抓的時候, 上面的肩部帶動身體翻動, 努努力就變成俯臥了。 完成動作後就獎勵玩具給他玩。

Q:頭不能挺起來時, 能豎抱或讓寶寶坐著嗎?

A:這會給寶寶的頭部和背骨帶來一定的壓力, 所以不推薦這麼做。 有的寶寶討厭橫抱, 但是豎抱和讓寶寶坐著, 則最好等寶寶完全能把頭抬起來時再開始。 即使要豎抱時, 也要托住寶寶的頭部, 讓寶寶貼緊自己的身體。 總之, 媽媽的抱法不能給寶寶帶來壓力。

Q:身體小的寶寶翻身也早嗎?

Advertisiment

A:不一定是這樣。 也許是頭大的寶寶不容易掌握平衡。 但是請記住身體的大小和翻身早晚沒有關係, 也並不是說翻身早就是好, 翻身晚就是不好, 每個寶寶有自己的發育進度。

Q:可不可以讓還不會抬頭的寶寶坐長途汽車?

A:按理說, 出遠門的話最好選在寶寶可以抬頭之後, 這樣會比較穩妥。 但是如果實在沒辦法, 就儘量控制寶寶在車內停留的時間吧, 最好不超過2~3小時, 寶寶坐著的時候要靠在媽媽的身上, 豎抱的話, 要撐住寶寶的頸部, 小心頭部受傷。 為了確保安全, 開車的人最好也能夠做到隔一個小時就休息一下。 不過, 還有很多寶寶或許會喜歡車子振動的感覺, 有可能馬上就會睡著呢。

親子活動這樣玩:

Advertisiment

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 頸椎還沒有完全發育好, 因此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去支撐頭部。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適合以下和緩的運動, 而且你的動作要比較輕柔才行。

•平衡

平衡遊戲1:媽媽抱著寶寶左右搖晃。

平衡遊戲2: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 左右搖晃。

平衡遊戲3:媽媽屈膝, 背靠床坐好, 讓寶寶兩腳分開, 坐在媽媽的腳背上, 寶寶的胸部貼著媽媽的小腿, 媽媽將小腿慢慢地提起、放下。

•滑滑梯

媽媽坐在地上或床上, 屈膝, 把自己的小腿當作是滑梯, 讓寶寶從膝蓋下方慢慢下滑。 注意:手一定要護著寶寶, 尤其是頸部。 這個遊戲既可增強寶寶的平衡感, 又可增強空間感知覺。

TIPS:這個遊戲十分有趣, 也適合大一點的寶寶。 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 你可以坐在椅子上,讓整個腿伸直,使滑梯的長度變長、傾斜度變大,讓寶寶玩。

4~8個月寶寶動作發育狀況

月齡 標準

4~5個月 頭部可以完全抬起來。仰睡時,自己扭動身體左右來回翻動。能握住撥浪鼓。

5~6個月 頭不下垂。拉他的手能坐。站立在大人膝蓋上會有力地蹦跳。會以仰躺的姿勢挪動身體,伸手去抓遠處的東西,並放入口中。有些寶寶已會翻身。

6~7個月 能在不需要支援的情況下坐一會兒。會自己吃餅乾,握住玩具不被拿走。

7~8個月 會坐了。能靠腹部支撐爬行。會雙手玩積木、撕報紙或用手指抓、扔東西等。

常見問題

Q:我的兒子四個月大了,他很喜歡坐,請問長時間如此對他的骨骼發育是否有影響?

A:四個月的寶寶還不宜久坐。嬰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因而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而且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Q:我們家的寶寶正常嗎?六個月了還不會翻身。

A:原因除了寶寶有個體差異,可能發育較晚,還可能是:

1、體重過重。

無論有些爸媽怎麼搗騰,寶寶就是不願意動。這原因很簡單,現在生活水準好了,寶寶體重資料大,不堪重負。別擔心,媽媽們努努力,多試著做幾次翻身操就會成功的。

2、體弱缺鈣。

肌肉和骨骼是動力的源泉。翻身對於寶寶來說也需要力氣,如果肌肉無力、骨骼缺鈣,寶寶就會覺得運動困難了。細心的爸媽可以發現寶寶是不是營養不良,如果沒有把握,也可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營養狀況。

3、衣服束縛。

寶寶如果穿多了,想動也動不了。買一些寬鬆、柔軟、有伸縮性、吸汗透氣的棉製品或絨製品等。寶寶在舒適、輕鬆的感覺中才有運動的欲望。衣服最好方便穿脫,不要有扣子、裝飾物。不要買人造纖維衣服。

4、心理障礙。

如果寶寶有關於翻身的不愉快記憶,也許他就沒有翻身的積極性了。這些不愉快的記憶也許是手臂被壓住了,或者是哪裡扭痛,也許是爸媽在幫助他們練習時動作粗魯。

Q:有沒有特別針對學爬期寶寶設計的,可以在家裡輕鬆操作的遊戲?

A:俗話說:七坐八爬。8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學習爬行了,爬行是寶寶身體和智慧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容忽視。這一時期的練習和訓練尤其重要:

爬爬遊戲1:讓寶寶趴在地上或床上,媽媽用一手勾住寶寶的腹部,幫助寶寶前後爬行,此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四肢支撐能力。

爬爬遊戲2:將枕頭、棉被、抱枕等在床上堆成高高低低的小山,讓寶寶在上面爬行。

爬爬遊戲3:媽媽坐在椅子上或床上,讓寶寶用手和腿,慢慢地爬到媽媽的身上。

TIPS:爬爬遊戲1比較適合還不太會爬的寶寶,爬爬遊戲2、3比較適合已經會爬的寶寶。

Q:媽媽們如何幫助4個月的寶寶做運動?

A:四個月寶寶的運動能力包含了抬頭大動作和用手抓的精細動作,將為翻滾和抓拿做準備。今天就教媽媽們兩節運動操:

•第一節:小狗趴式

這是鍛煉寶寶上身和抬頭的方法,即經常讓寶寶像只小狗一樣趴著:雙手著地放在胸前,胸部和頭抬起。這樣趴著鍛煉他的頸部、背部、上肢的力量,時間可以控制在15~30分鐘。

為了未來兩個月裡寶寶的翻身和爬行做準備,這個時期要著重訓練的是寶寶的脖子和上肢的肌肉,鍛煉他的支撐力量。因為寶寶的大動作是從上往下發育的,就像新生兒首先會吃奶,脖子會轉動,然後下身才會運動,所以鍛煉也要從上身開始。

•第二節:蹦蹦跳跳式

當然現在不是讓他自己蹦跳,而是要爸媽雙手扶住寶寶腋下,把寶寶舉起又放下,讓寶寶體驗直立時雙腿著地的感覺。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放手,不要讓寶寶的腳承受太重的壓力,更不要讓他早早地學步,以免寶寶的腿腳變形。

Q:寶寶6個月了,偏瘦,現在不會坐,連爬也不會,只會躺在床上,是因為肌肉很弱的關係嗎?

A:不用擔心,讓寶寶運動只會更加瘦小。到了6個月還不會坐的寶寶有很多,即便不會爬,爸媽也不用過分擔心,而是應該去讓寶寶感受運動的樂趣。

親子活動這樣玩:

•浴巾滑梯

爸媽各拿著大浴巾的一頭,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提高浴巾的一頭,讓寶寶在浴巾中體驗下滑的感覺。這個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前庭感、觸覺、空間感知覺。

•碰一碰,我們是好朋友

此遊戲很簡單,就是讓寶寶的左手碰右腳,讓寶寶的右手碰左腳,或者雙手同時碰雙腳,在遊戲時,你可以跟寶寶說:“我們的手和腳是好朋友,一起來碰碰!”這個遊戲有利於提高寶寶手腿的協調性。

 

8~12個月寶寶動作發育狀況

月齡 標準

8~9個月 可以扶著東西站起來。坐得安穩。已經可以四肢爬行。

9~10個月 手指漸漸靈活,坐著時雙手能同時握住兩個玩具。

10~11個月 開始扶著東西走路。會拿積木等小東西。

11~12個月 扶著走的速度增快了,會拿杯子喝水。

常見問題

Q:同事的寶寶偶然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他們在之前卻一點不知道。請問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A: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若在1歲以內能明確診斷並治療,絕大多數能治癒。爸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初查:

1. 看紋路:髖關節脫位時,大腿、小腿與對側不相稱,臀部寬,大腿根部(腹股溝)褶紋不對稱,患側短或消失。洗澡時,最方便查看了。

2. 彈出試驗:寶寶安靜時,使雙下肢伸直交叉,用向下、向外的直接壓力作用於大腿的長軸上,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有彈出的感覺。

3. 外展試驗:輕柔地外展屈曲的髖關節以判斷股骨頭是否能復位或脫出。

如果發現以上異常的表現,應到寶寶醫院骨科檢查,以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Q:寶寶爬久之後難免會磕壞這磨破那,而且寶寶的皮膚很稚嫩,沒爬多久就會發紅。有沒有什麼妙計可以防止這些情況發生呢?

A:首先,要給寶寶足夠並且是舒適的爬行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裡擺設較少的房間。

爸媽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塊毯子,也可用泡綿拼板為寶寶拼出一塊地方供他學爬用。其次,寶寶會爬後,探索欲會很強,會開始想辦法拿比較遠的東西,所以,只要是寶寶夠得到的地方,都必須儘量維持“空曠”。

Q:我的寶寶現在剛滿8個月,已經學會坐了,而且還很喜歡,不讓他坐他就哭,請問我可以讓寶寶多坐嗎?

A:嬰兒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時如讓嬰兒坐的時間太長,對他們的生長發育顯然是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加上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因此,不應讓嬰兒過早、過久地坐。8個月大的寶寶大多學會爬行了,應該鼓勵寶寶練習爬行,使全身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

Q:鄰居家的寶寶才10個月,已經會走路了,我的寶寶與他差不多大,卻還沒有學會走路,請問是不是我家寶寶發育不好?

A:並非走路越早,寶寶就身體越健康,發育越好。寶寶是否能站立、走路,與其神經系統的發育、全身的協調、腿部力量的發育以及鍛煉、營養等因素有關。每個寶寶站立和能獨立行走的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寶寶到生後11個月就可以站穩並扶著東西走路了。如果不顧寶寶的具體情況,過早讓他學走路,對寶寶的腿部發育是有害的,甚至會導致骨骼發育畸形。

但如果寶寶到15個月仍然不能走路,就要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神經或運動系統異常。

Q:寶寶10個月大,總是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但我家地板鋪的是瓷磚,不知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A:寶寶愛爬是件好事,這對於他的身心發展大有幫助,爸媽應該給他提供這個環境。一般,夏季天熱時,寶寶短時間在地上爬爬不會得關節炎,但也要注意時間不能過長。其他時候最好是鋪上地毯,以免冰冷的地板使寶寶著涼。此外,爸媽還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地板要乾淨,以免寶寶接觸到不衛生的東西而生病;在寶寶活動的範圍之內不要有尖銳的物品,以免發生意外的傷害。

Q:寶寶快1歲了,我發現他的小腿彎彎的,將來走路會不會跛?

A:這種情況大多還是正常的生理性彎曲。1歲以內的寶寶,小腿內側的肌肉較薄,而小腿外側的肌肉則較厚,因而兩條腿看起來好像是O型(9個月以內的寶寶尤為突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的1歲左右的寶寶,剛學走路,下肢不能很好地負重,也會造成暫時小腿彎曲,到2~3歲時可自行糾正。

Q:我想提前讓寶寶學會走路,可以嗎?

A:不要過早讓寶寶學走。如果在寶寶站都站不穩,兩腳還不能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就想讓其走,容易壓迫腿的發育形成X形腿或O型腿。為了安全,媽媽最好先鍛煉寶寶腿部肌肉,常練習蹲和站,增強腿部力量。

Q:學步車究竟好不好用?

A: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車減少了寶寶體驗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自豪感,同時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而且還增加了寶寶學步的危險性。一些爸媽常將寶寶擱置在學步車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親子活動這樣玩:

•我是小飛機

媽媽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將雙腿伸直,讓寶寶仰臥在媽媽的大腿上(即後背貼在媽媽的大腿上),然後讓寶寶的手臂儘量往後伸展。這個遊戲有利於鍛煉寶寶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我是小球手

抓東西、拿東西的動作可促進寶寶手部的小肌肉運動。讓寶寶在地上或床上坐著,然後你滾一個球給他,讓他去抓這個球,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

TIPS:有時,當寶寶抓住一個球後,你不妨再滾一個球給他,看看他會如何反應: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還是用另一隻手去抓第二個球。

•雙人騎車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手把手、腳對腳,手和腳對應做踩踏自行車的動作。此遊戲適合稍大一點的寶寶,有助於寶寶的四肢協調發展。

你可以坐在椅子上,讓整個腿伸直,使滑梯的長度變長、傾斜度變大,讓寶寶玩。

4~8個月寶寶動作發育狀況

月齡 標準

4~5個月 頭部可以完全抬起來。仰睡時,自己扭動身體左右來回翻動。能握住撥浪鼓。

5~6個月 頭不下垂。拉他的手能坐。站立在大人膝蓋上會有力地蹦跳。會以仰躺的姿勢挪動身體,伸手去抓遠處的東西,並放入口中。有些寶寶已會翻身。

6~7個月 能在不需要支援的情況下坐一會兒。會自己吃餅乾,握住玩具不被拿走。

7~8個月 會坐了。能靠腹部支撐爬行。會雙手玩積木、撕報紙或用手指抓、扔東西等。

常見問題

Q:我的兒子四個月大了,他很喜歡坐,請問長時間如此對他的骨骼發育是否有影響?

A:四個月的寶寶還不宜久坐。嬰兒骨組織中的水分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因而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而且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Q:我們家的寶寶正常嗎?六個月了還不會翻身。

A:原因除了寶寶有個體差異,可能發育較晚,還可能是:

1、體重過重。

無論有些爸媽怎麼搗騰,寶寶就是不願意動。這原因很簡單,現在生活水準好了,寶寶體重資料大,不堪重負。別擔心,媽媽們努努力,多試著做幾次翻身操就會成功的。

2、體弱缺鈣。

肌肉和骨骼是動力的源泉。翻身對於寶寶來說也需要力氣,如果肌肉無力、骨骼缺鈣,寶寶就會覺得運動困難了。細心的爸媽可以發現寶寶是不是營養不良,如果沒有把握,也可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營養狀況。

3、衣服束縛。

寶寶如果穿多了,想動也動不了。買一些寬鬆、柔軟、有伸縮性、吸汗透氣的棉製品或絨製品等。寶寶在舒適、輕鬆的感覺中才有運動的欲望。衣服最好方便穿脫,不要有扣子、裝飾物。不要買人造纖維衣服。

4、心理障礙。

如果寶寶有關於翻身的不愉快記憶,也許他就沒有翻身的積極性了。這些不愉快的記憶也許是手臂被壓住了,或者是哪裡扭痛,也許是爸媽在幫助他們練習時動作粗魯。

Q:有沒有特別針對學爬期寶寶設計的,可以在家裡輕鬆操作的遊戲?

A:俗話說:七坐八爬。8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學習爬行了,爬行是寶寶身體和智慧發展的重要階段,不容忽視。這一時期的練習和訓練尤其重要:

爬爬遊戲1:讓寶寶趴在地上或床上,媽媽用一手勾住寶寶的腹部,幫助寶寶前後爬行,此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四肢支撐能力。

爬爬遊戲2:將枕頭、棉被、抱枕等在床上堆成高高低低的小山,讓寶寶在上面爬行。

爬爬遊戲3:媽媽坐在椅子上或床上,讓寶寶用手和腿,慢慢地爬到媽媽的身上。

TIPS:爬爬遊戲1比較適合還不太會爬的寶寶,爬爬遊戲2、3比較適合已經會爬的寶寶。

Q:媽媽們如何幫助4個月的寶寶做運動?

A:四個月寶寶的運動能力包含了抬頭大動作和用手抓的精細動作,將為翻滾和抓拿做準備。今天就教媽媽們兩節運動操:

•第一節:小狗趴式

這是鍛煉寶寶上身和抬頭的方法,即經常讓寶寶像只小狗一樣趴著:雙手著地放在胸前,胸部和頭抬起。這樣趴著鍛煉他的頸部、背部、上肢的力量,時間可以控制在15~30分鐘。

為了未來兩個月裡寶寶的翻身和爬行做準備,這個時期要著重訓練的是寶寶的脖子和上肢的肌肉,鍛煉他的支撐力量。因為寶寶的大動作是從上往下發育的,就像新生兒首先會吃奶,脖子會轉動,然後下身才會運動,所以鍛煉也要從上身開始。

•第二節:蹦蹦跳跳式

當然現在不是讓他自己蹦跳,而是要爸媽雙手扶住寶寶腋下,把寶寶舉起又放下,讓寶寶體驗直立時雙腿著地的感覺。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放手,不要讓寶寶的腳承受太重的壓力,更不要讓他早早地學步,以免寶寶的腿腳變形。

Q:寶寶6個月了,偏瘦,現在不會坐,連爬也不會,只會躺在床上,是因為肌肉很弱的關係嗎?

A:不用擔心,讓寶寶運動只會更加瘦小。到了6個月還不會坐的寶寶有很多,即便不會爬,爸媽也不用過分擔心,而是應該去讓寶寶感受運動的樂趣。

親子活動這樣玩:

•浴巾滑梯

爸媽各拿著大浴巾的一頭,將寶寶放在大浴巾中,提高浴巾的一頭,讓寶寶在浴巾中體驗下滑的感覺。這個遊戲有利於增強寶寶的前庭感、觸覺、空間感知覺。

•碰一碰,我們是好朋友

此遊戲很簡單,就是讓寶寶的左手碰右腳,讓寶寶的右手碰左腳,或者雙手同時碰雙腳,在遊戲時,你可以跟寶寶說:“我們的手和腳是好朋友,一起來碰碰!”這個遊戲有利於提高寶寶手腿的協調性。

 

8~12個月寶寶動作發育狀況

月齡 標準

8~9個月 可以扶著東西站起來。坐得安穩。已經可以四肢爬行。

9~10個月 手指漸漸靈活,坐著時雙手能同時握住兩個玩具。

10~11個月 開始扶著東西走路。會拿積木等小東西。

11~12個月 扶著走的速度增快了,會拿杯子喝水。

常見問題

Q:同事的寶寶偶然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他們在之前卻一點不知道。請問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A: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若在1歲以內能明確診斷並治療,絕大多數能治癒。爸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初查:

1. 看紋路:髖關節脫位時,大腿、小腿與對側不相稱,臀部寬,大腿根部(腹股溝)褶紋不對稱,患側短或消失。洗澡時,最方便查看了。

2. 彈出試驗:寶寶安靜時,使雙下肢伸直交叉,用向下、向外的直接壓力作用於大腿的長軸上,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有彈出的感覺。

3. 外展試驗:輕柔地外展屈曲的髖關節以判斷股骨頭是否能復位或脫出。

如果發現以上異常的表現,應到寶寶醫院骨科檢查,以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Q:寶寶爬久之後難免會磕壞這磨破那,而且寶寶的皮膚很稚嫩,沒爬多久就會發紅。有沒有什麼妙計可以防止這些情況發生呢?

A:首先,要給寶寶足夠並且是舒適的爬行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裡擺設較少的房間。

爸媽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塊毯子,也可用泡綿拼板為寶寶拼出一塊地方供他學爬用。其次,寶寶會爬後,探索欲會很強,會開始想辦法拿比較遠的東西,所以,只要是寶寶夠得到的地方,都必須儘量維持“空曠”。

Q:我的寶寶現在剛滿8個月,已經學會坐了,而且還很喜歡,不讓他坐他就哭,請問我可以讓寶寶多坐嗎?

A:嬰兒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時如讓嬰兒坐的時間太長,對他們的生長發育顯然是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小寶寶骨骼的硬度小,韌性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彎曲變形。加上這個年齡的寶寶體內起固定骨關節作用的韌帶、肌肉比較薄弱,如果爸媽讓寶寶過早地學坐或坐的時間太長,就容易導致寶寶脊柱變形。

因此,不應讓嬰兒過早、過久地坐。8個月大的寶寶大多學會爬行了,應該鼓勵寶寶練習爬行,使全身尤其是四肢的肌肉得到鍛煉。

Q:鄰居家的寶寶才10個月,已經會走路了,我的寶寶與他差不多大,卻還沒有學會走路,請問是不是我家寶寶發育不好?

A:並非走路越早,寶寶就身體越健康,發育越好。寶寶是否能站立、走路,與其神經系統的發育、全身的協調、腿部力量的發育以及鍛煉、營養等因素有關。每個寶寶站立和能獨立行走的時間也有差異。一般寶寶到生後11個月就可以站穩並扶著東西走路了。如果不顧寶寶的具體情況,過早讓他學走路,對寶寶的腿部發育是有害的,甚至會導致骨骼發育畸形。

但如果寶寶到15個月仍然不能走路,就要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神經或運動系統異常。

Q:寶寶10個月大,總是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但我家地板鋪的是瓷磚,不知對寶寶有沒有影響?

A:寶寶愛爬是件好事,這對於他的身心發展大有幫助,爸媽應該給他提供這個環境。一般,夏季天熱時,寶寶短時間在地上爬爬不會得關節炎,但也要注意時間不能過長。其他時候最好是鋪上地毯,以免冰冷的地板使寶寶著涼。此外,爸媽還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地板要乾淨,以免寶寶接觸到不衛生的東西而生病;在寶寶活動的範圍之內不要有尖銳的物品,以免發生意外的傷害。

Q:寶寶快1歲了,我發現他的小腿彎彎的,將來走路會不會跛?

A:這種情況大多還是正常的生理性彎曲。1歲以內的寶寶,小腿內側的肌肉較薄,而小腿外側的肌肉則較厚,因而兩條腿看起來好像是O型(9個月以內的寶寶尤為突出),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的1歲左右的寶寶,剛學走路,下肢不能很好地負重,也會造成暫時小腿彎曲,到2~3歲時可自行糾正。

Q:我想提前讓寶寶學會走路,可以嗎?

A:不要過早讓寶寶學走。如果在寶寶站都站不穩,兩腳還不能支撐身體重量的時候,就想讓其走,容易壓迫腿的發育形成X形腿或O型腿。為了安全,媽媽最好先鍛煉寶寶腿部肌肉,常練習蹲和站,增強腿部力量。

Q:學步車究竟好不好用?

A: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學步車減少了寶寶體驗在摔跤中學會走路的自豪感,同時把寶寶束縛在狹小的學步車裡,限制了自由活動空間。而且還增加了寶寶學步的危險性。一些爸媽常將寶寶擱置在學步車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寶寶發生意外。

親子活動這樣玩:

•我是小飛機

媽媽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將雙腿伸直,讓寶寶仰臥在媽媽的大腿上(即後背貼在媽媽的大腿上),然後讓寶寶的手臂儘量往後伸展。這個遊戲有利於鍛煉寶寶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我是小球手

抓東西、拿東西的動作可促進寶寶手部的小肌肉運動。讓寶寶在地上或床上坐著,然後你滾一個球給他,讓他去抓這個球,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

TIPS:有時,當寶寶抓住一個球後,你不妨再滾一個球給他,看看他會如何反應: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還是用另一隻手去抓第二個球。

•雙人騎車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手把手、腳對腳,手和腳對應做踩踏自行車的動作。此遊戲適合稍大一點的寶寶,有助於寶寶的四肢協調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