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公共場合, 你是否曾留意或經歷過, 讓孩子給相熟的熟人問好, 孩子卻躲在媽媽的身後, 以怯怯的眼神看著對方, 而媽媽和熟人只能尷尬地說:“這孩子太老實。 ”在園每日活動中, 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 請小朋友描述圖片, 心裡明白, 卻總講不出來。 這些鮮見的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就是部分孩子依賴性大, 交往能力差, 一刻也離不開父母、老師, 讓父母老師有心教育, 卻無有效方法。
父母與老師關心照顧孩子是應該做的事情, 但不適當的關心和照顧往往會阻礙孩子獨立性格的形成, 因此適度尊重孩子的意見,
Advertisiment
所謂交往能力, 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傳遞資訊, 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聯繫的能力。 交往合作能力是一種體現個性特徵的綜合心理能力, 更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只有在與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 才能逐步發展起心理能力和社會性。 家庭是幼兒首臨的生存環境與發展環境, 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影響著幼兒及其後一生的成長和發展, 而隨著幼兒的成長, 他們就慢慢加入了家庭之外的同伴、幼稚園(教師和同伴)、鄰里、社區等社會群體和機構環境, 並與這些環境中的人、事、物發生直接的互動。
Advertisiment
具體來說, 怎麼做才能夠讓幼兒愛與別人交往呢?
1、要鼓勵嬰兒與他人交往讓嬰兒感到與人交往是很有趣的, 不論是什麼人。
特別要與同齡的兒童交往, 因為一個人總是要在同齡人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Advertisiment
2、學會分享。
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 讓他逐步理解體會一個玩具是可以一起玩的或者輪著玩的。 受歡迎的小孩經常主動要求用其他玩具與其他小孩交換玩具。
3、學會主動。
孩子不能加入別人的遊戲中時心裡會難過, 如果父母示範給他一些交往技巧會更好些。 兩三歲的孩子更多是用動作而不是語言來進行溝通的。 如教一些接近的技巧, 走到其他小朋友的身邊, 帶著有趣的玩具(吸引別人的注意);主動說好話, 叫對方的名字, 展開自己的手臂, 或者做與其他小朋友一樣的動作等友好舉動。
4、尊重孩子的行動權, 不要過於約束。
嬰兒到處都爬或走, 不斷地探索周圍世界, 父母不應過分約束, 特別是當孩子與小朋友玩得正高興時,
Advertisiment
5、凡遇到孩子爭搶玩具, 都讓自己孩子退讓。
這種做法顯然受到傳統教育思想影響, 這樣容易令自己的孩子傷心, 他會認為父母並不站自己一邊, 而自己的權力受到嚴重損害, 自尊心、自信心也受到打擊, 會使孩子長大後不知道自己的權力, 也不知道如何去主動爭取。
6、不要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
兒童的交往衝突是十分自然正確的, 嬰兒通過爭奪玩具、相互追跑、扭打來瞭解其他的孩子或者是人, 瞭解物我關係, 使孩子能客觀、獨立地看問題。 過於袒護會引起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