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7~12個月多玩遊戲增進能力

通過遊戲培養寶寶的各種能力, 促進寶寶智力與體力的成長。
能力:揮手表示“再見”

此階段的寶寶正處於感覺動作期, 喜歡通過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或需求, 並試著與成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也為日後的語言學習做好預備工作。

遊戲培養法:我會“再見”

當來訪的朋友即將離去時, 父母可輕抓著寶寶的小手向對方左右揮舞, 同時說“再見”, 讓他瞭解這樣的動作所代表的含義, 同時也能明白這是與人互動時的禮貌表現。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無法順利做出這一動作, 父母平常應以身作則, 率先做給寶寶看,

Advertisiment
比如主動向鄰居打招呼, 刺激寶寶模仿學習的意願。 另外, 如果寶寶在手被抓住時表現出抗拒, 那麼可能存在觸覺防禦問題, 請聯繫專業醫師做相關治療。

能力進階

如果寶寶能夠順利做出揮手表示“再見”的動作, 那麼在帶著寶寶與其他人見面時, 父母還可加上“嗨”的打招呼動作, 讓寶寶瞭解見面和分手都應向別人示意, 這是一種日常的基本禮貌。

能力:明白物體恒存的概念

從大小肌肉發展來看, 7個月以後的寶寶已經能夠坐起, 活動空間增加, 可玩的遊戲內容也更加豐富。 此時可讓寶寶學習“物體恒存”的概念, 就是即便暫時看不到某些東西, 但是那些東西依舊存在。 這樣寶寶就能接受媽媽走出自己的視線範圍, 因為他知道媽媽還是存在的、等一下就會回來。

Advertisiment

遊戲培養法:藏貓貓

讓寶寶坐起來, 媽媽與他面對面, 一邊用雙手掩蓋住自己的臉, 一邊問:“媽媽在哪裡?”稍過幾秒再放開雙手, 並說:“媽媽在這裡!”重複幾次這樣的遊戲, 觀察寶寶是否會出現尋找的動作。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對於媽媽的“消失”沒有什麼反應, 可用毛巾蓋在寶寶的頭上, 並問:“寶寶在哪裡?”然後掀開毛巾, 重複做幾次之後, 看寶寶是否會主動做出掀毛巾的動作, 如果寶寶還是無動於衷, 可拉著他的手去掀開毛巾。

能力進階

等寶寶對藏貓貓遊戲比較熟悉之後, 就可以引入玩具來豐富遊戲內容。 當著寶寶的面把玩具藏起來, 再請他找出玩具;或拿一個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把它藏在毛巾或小毯子下面, 再把玩具弄出聲音, 協助寶寶循著聲音找到玩具。 在遊戲時可把玩具的一角露出來, 引發寶寶尋找的興趣。

能力:分辨父母的情緒變化

通過父母說話的聲調及表情的變化, 寶寶會慢慢瞭解父母的不同語氣和情緒所代表的意義, 這是一種感覺記憶, 隨著經驗值的逐漸增加, 寶寶將明白怎樣讓父母高興或不高興。

遊戲培養法:表情變變變能力進階

在平日進行各項活動時, 父母可誇張地做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 讓寶寶知道各種臉部表情所代表的意義, 同時注意觀察寶寶對待各種表情的態度, 看他是否能隨著父母表情的變化而做出適當回應。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對父母的情緒沒什麼反應,

Advertisiment
那麼父母可讓表情和聲調再誇張一些, 注意一定要與寶寶面對面, 以便讓他看清楚父母的口型和面部表情的變化。

能力進階

如果寶寶能夠順利地對父母的情緒有所回應, 那麼可以通過說故事的方式, 在不同的類比情境中給寶寶更多的聲音刺激, 讓他瞭解更多的情緒表達方式。

能力:簡單表達需求和情緒

隨著大小肌肉能力的日益成熟, 寶寶的肢體語言越來越多, 也對語言與動作的連結關係有了更好的理解。

遊戲培養法:你做我猜

請在平時注意觀察瞭解寶寶的肢體語言, 當寶寶出現某些動作時, 可暫時延緩滿足寶寶的需求, 而是先對他說:“讓媽媽猜猜看, 你現在想要……”看寶寶會出現什麼反應, 如果他流露出“媽媽理解我”的神情,

Advertisiment
那麼不妨帶著誇張的表情說:“媽媽猜對了!”以鼓勵寶寶更好地學習以肢體語言取代哭鬧來表達需求與情緒, 也為日後說話能力的發展預做準備。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無法做出表達需求和情緒的簡單動作, 那麼請父母多一分耐心, 幫助寶寶更好地連結動作與語言之間的關係, 以便寶寶儘快學會用肢體語言取代哭鬧。

能力進階

如果寶寶能夠順利做出某些表達需求和情緒的簡單動作, 那麼可以陪他進行更多的猜猜看遊戲, 讓親子雙方的默契更上一層樓。

能力:與照顧者建立情感依附

從六七個月大開始, 寶寶便與特定物件建立較強的依附關係, 此時他不但主動尋求與特定物件親近、注意特定物件的活動, 而且會對特定物件的離去表示出抗議行為。

遊戲培養法:我要抱抱

當寶寶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起依附關係時,就會出現黏人的現象,並且陸續出現撒嬌的行為。由於寶寶開始具備爬行能力,所以會主動尋找並親近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當寶寶伸手索要擁抱的時候,父母應儘量給予情感依附的正向回應:“你讓要媽媽抱抱,對不對?”同時伸出雙手去抱抱他。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無法順利做出與主要照顧者的親近動作,那麼除了繼續密切觀察之外,也可以就醫做詳細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心智發展問題。

如果寶寶能夠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較好的依附關係,那麼可協助他將這種關係擴散至其他家庭成員身上。一般來說,在寶寶與第一個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之後,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接受程度也會有所提升。

能力:練習處理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是指寶寶對不熟悉的人所產生的一種憂慮感。每個寶寶對陌生人的拒絕方式和焦慮反應的強烈程度都不相同,有些寶寶可能會緊緊摟住父母、不讓陌生人抱,有些寶寶則只是將視線從陌生人的臉上移開。

遊戲培養法:不怕陌生人

要讓寶寶練習處理陌生人焦慮,建議先從其熟悉的環境開始。平常可邀請比較熟悉的親友到家中小坐,然後向寶寶介紹:“這是林阿姨,特地來看望你呢。”如果寶寶有不安情緒,父母可抱著他說:“你覺得緊張嗎?沒關係,來,我抱著你。”等寶寶的情緒有所緩解之後,可試著拉近寶寶與訪客的距離:“林阿姨想抱抱你,可以嗎?”如果寶寶並不抗拒,那就讓訪客抱一下,但是不能驟然把寶寶交出去讓訪客抱,以免引起寶寶更大的焦慮。

培養建議

即便寶寶一時難以有效處理陌生人焦慮,父母也不要用負面言語去批評他,而應多抱抱寶寶並給予安撫,讓寶寶有勇氣慢慢面對和調適。只要當寶寶和父母建立起較好的依附關係之後,他才能把從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能力進階

隨著寶寶處理陌生人焦慮的能力逐漸增強,在寶寶被其他人抱著時,父母可慢慢拉大和寶寶之間的距離,但仍應停留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

而且會對特定物件的離去表示出抗議行為。

遊戲培養法:我要抱抱

當寶寶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起依附關係時,就會出現黏人的現象,並且陸續出現撒嬌的行為。由於寶寶開始具備爬行能力,所以會主動尋找並親近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當寶寶伸手索要擁抱的時候,父母應儘量給予情感依附的正向回應:“你讓要媽媽抱抱,對不對?”同時伸出雙手去抱抱他。

培養建議

如果寶寶無法順利做出與主要照顧者的親近動作,那麼除了繼續密切觀察之外,也可以就醫做詳細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心智發展問題。

如果寶寶能夠與主要照顧者建立較好的依附關係,那麼可協助他將這種關係擴散至其他家庭成員身上。一般來說,在寶寶與第一個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之後,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接受程度也會有所提升。

能力:練習處理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是指寶寶對不熟悉的人所產生的一種憂慮感。每個寶寶對陌生人的拒絕方式和焦慮反應的強烈程度都不相同,有些寶寶可能會緊緊摟住父母、不讓陌生人抱,有些寶寶則只是將視線從陌生人的臉上移開。

遊戲培養法:不怕陌生人

要讓寶寶練習處理陌生人焦慮,建議先從其熟悉的環境開始。平常可邀請比較熟悉的親友到家中小坐,然後向寶寶介紹:“這是林阿姨,特地來看望你呢。”如果寶寶有不安情緒,父母可抱著他說:“你覺得緊張嗎?沒關係,來,我抱著你。”等寶寶的情緒有所緩解之後,可試著拉近寶寶與訪客的距離:“林阿姨想抱抱你,可以嗎?”如果寶寶並不抗拒,那就讓訪客抱一下,但是不能驟然把寶寶交出去讓訪客抱,以免引起寶寶更大的焦慮。

培養建議

即便寶寶一時難以有效處理陌生人焦慮,父母也不要用負面言語去批評他,而應多抱抱寶寶並給予安撫,讓寶寶有勇氣慢慢面對和調適。只要當寶寶和父母建立起較好的依附關係之後,他才能把從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能力進階

隨著寶寶處理陌生人焦慮的能力逐漸增強,在寶寶被其他人抱著時,父母可慢慢拉大和寶寶之間的距離,但仍應停留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