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坐月子>產后恢復>正文

“坐班族”的毽子情結

我的鄰居周阿姨曾是一位中學校長, 今年67歲, 滿面春風、體態勻稱, 看上去也就50來歲的樣子。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 她最愛踢毽子, 平時一有空就在院子里踢幾下, 她常對人說, 她的健康是踢出來的。

周阿姨的話很有道理。 我們知道, 經常坐寫字間的辦公一族, 很容易產生疲憊和懈怠情緒, 這是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肺臟換氣功能受限、心臟排血量減少、身體新陳代謝下降, 繼而影響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轉。 而踢踢毽子, 可以增加心臟排血量, 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 從而使頭腦清新, 也避免了坐骨神經痛、下身浮腫、腰酸背疼等辦公室常見病的發生。

Advertisiment

可見踢毽子這樣簡單易學的小運動, 也有放松身心、緩解工作壓力的功效。 毽子雖小, 踢起來卻要求人心到、眼到、腳到, 需要精力集中。 幾個人圍圈而踢時, 小小的雞毛花毽就成了所有參與者注目的亮點與核心, 微小的失誤都會造成毽子起落的中斷。 當毽子穿梭傳遞在一只只腳尖又被高高踢起, 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歡呼雀躍, 一旦落下, 又會濺起一片惋惜聲。 毽起毽落中, 人們的情緒和身體都處于高度的亢奮之中, 這種亢奮正起到抵御亞健康和衰老的作用。

衡量一個人身心是否健康, 要看他是否精神飽滿、動作靈活。 已經退休多年的周阿姨至今輕巧如昔、身心康健, 除了自己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

Advertisiment
經常踢毽子功不可沒。 小小毽子, 給她帶來了健康與歡樂, 也將健康與歡樂傳遞給她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