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七招聽懂嬰兒啼哭的語言

啼哭, 是嬰兒獨特的語言運動方式, 又是某些疾病的信號。 嬰兒的哭聲引起了醫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早在60年代中期, 芬蘭的科學家首先試用聲譜儀分析人類的哭聲, 他們研究了一種稱為“貓叫綜合症”的神經系統疾患, 患有這種腦部病變的兒童哭聲酷似貓叫。
70年代, 對聲音的研究有了比較精密的儀器。 瓜地馬拉一位元兒科醫生萊斯特利用電子電腦來研究有關兒童哭聲的疾病。 他測量並記錄了營養不良及正常的嬰兒哭聲的聲調、和音、強音, 啼哭的平均時間長度, 兩者進行比較, 有著很大的差異。

Advertisiment
進一步研究又發現, 不同嬰兒哭聲能提供用其它常規檢查方法查不出來的中樞神經系統疾患的線索。 他指出, 特定的疾患和不同的哭聲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 例如, 音調變動過大, 表明中樞神經系統不能調節喉肌活動, 使喉肌處於痙攣狀態等。 這方面的研究者越來越多, 對嬰兒哭聲的研究越來越細緻深入。 例如, 有一種叫做“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病, 病嬰的哭聲在睡眠期間驟然發出, 其音調較正常嬰兒低得多, 具有明顯的類型特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 相信人們會從嬰兒哭聲的分析研究中, 獲得越來越多的資訊, 為嬰兒的保健做出貢獻。


啼哭作為嬰兒的獨特語言, 是用以表達他們的情緒和要求的, 父母對此應該有所瞭解。

Advertisiment
當胎兒剛離開母體來到人間, “呱呱”的啼哭聲象是在告訴人們;“我來了”, 標誌著嬰兒邁開了生存的第一步。 正常新生兒的休息、活動有一定的規律。 據統計, 正常新生兒每天約睡17~20小時。 清醒而保持安靜的時間為2~3小時, 清醒而伴有活動的時間約為1~2小時, 還有大約1小時左右則是哭的時間。


父母要學會從嬰兒特有的語言——啼哭中, 辨別嬰兒在“說”什麼:是尿布濕了, 還是饑餓?是寒冷, 還是疼痛?以及是否在鍛煉自己, 做肺部呼吸運動?……


下面是對嬰兒哭聲的幾種分析:


一、平坦而斷續的哭聲, 常表示“我餓了!”這種哭聲喂飽後可停止。


二、不劇烈的哭聲。 往往是由大小便刺激引起, 一般換尿布後哭聲也可停止。


三、夜間啼哭。 睡眠不甯,

Advertisiment
而白天正常, 可能是因為白天生活睡眠不規則, 或衣服過厚、過薄等護理不當引起。


四、平淡而持續哭聲或煩躁而持久的哭鬧, 則可能是由身體某部炎症感染引起的疼痛所致。


五、暴發性高而尖的哭聲。 表示:“我痛呀!”這種疼痛常因突發的打擊、針刺或灼燒而引起。


六、陣發性劇哭。 往往是因各種腸道急性☆禁☆感染或消化不良致腸痙攣而引起, 可能因餵養不當而造成。 急腹症就時常表現為突然嚎叫不安, 伴有臉色蒼白、出汗等症狀。


七、聲調高尖而無回聲。 哭聲驟起驟止, 往往是由顱內出血或腦水腫引起的所謂“腦性尖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