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個性開朗、隨和、有彈性、適應力強,
有智慧、有理想,
會思考又能積極力行,
品行端正、沒有不良習慣,
觀念正確、態度正當,
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情緒平衡,
有愛心、能體諒別人,
就應該算得是有“健全人格”的人,
最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
而這也正應該是父母教養子女的目標,
相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長成身心健全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遺傳與環境的差異,
會使人形成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特質。
而教育的功能,
能引導出健全的人格,
或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的發展。
孩子生活環境中的人與事,
Advertisiment
基於以上的認識,
父母大概已能夠找出一些方向或原則,
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
為他奠定以後擁有快樂人生的基礎,
以下是幾點建議:
1.瞭解孩子的個別差異,
如果孩子的智力、能力強,
或有特殊才能,
不要過度誇獎他,
亦不要以他向別人誇耀,
而是要引導他作多方面均衡的發展,
保持謙虛的態度。
不要過分注重孩子的外形和儀錶,
對外型不佳的孩子,
不要表露厭惡之情或譏笑他,
而要幫助他找出其它優點和能力,
Advertisiment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言行、表現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力,
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
父母如果沒有良好的示範,
將造成非常不良的後果。
3.鼓勵孩子參加活動,
增加生活經驗,
增強孩子的適應能力,
讓孩子到集體中去發展能力。
要注意嚴格要求孩子,
發揮優點改正缺點。
4.多關心孩子,
與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讓他對父母有溫暖、親切和信任感。
父母本身的情緒要保持平衡成熟的狀態,
不要忽冷忽熱,
Advertisiment
5.接受孩子的情緒反應,
不要一味以“不准哭”、“不准發脾氣”來阻擋他的情緒發洩,
要允許他哭,
等他哭過後,
再心平氣和地反映你的內心感受(如我瞭解你會很難過),
與他討論,
分析事由。
或引導他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憤怒(如外出散步或打球等),
不要亂發脾氣。
要利用機會培養孩子對“挫折”的容忍力。
6.多與孩子作討論,
就事論事,
正反兩面作分析,
給他思考和推理的機會,
培養他辨別是非,
自己作選擇,
自己承擔後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讓孩子自小就養成守信用、愛整潔、負責任和勤勉等良好習慣,
讓他從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衣物、打掃房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