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不急不惱,讓孩子告別髒話

當一句髒話從寶寶的嘴裡吐出時, 作為父母的你一定很生氣, 很著急。 寶寶出現這種不良行為(或者叫問題行為), 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先不要生氣, 也不要著急, 你想一想:2歲左右的寶寶為什麼會罵人, 說髒話?
不讓你的孩子成為“草莓族”

其實, 2歲的寶寶正處於無意識的學習狀態, 他很努力地去模仿別人的一言一行, 並以此為樂, 可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語句的含義。 因此, 面對一個2歲寶寶所出現的這種不良行為, 你可以採取上述媽媽們提出的辦法。

第一招:冷處理法

冷處理法又稱為消退法。 是指某一行為反復出現時,

Advertisiment
若這個行為得不到強化, 這種行為的發生率就會降低。 通過消退程式即停止強化, 可以使某種反應的頻率降低, 消除寶寶已建立的不良行為。

具體措施可以像甜寶貝媽媽所說的那樣, 不打她, 也不和她說道理, 假裝沒聽見, 對她不理不問。 慢慢地, 她覺得沒趣自然就不說了。 或者不理睬她, 走開, 保持沉默或繼續做你手中的事情, 通過以上方式讓寶寶感到, 說髒話並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 說髒話並不好玩, 這樣她才會自動減少說髒話的次數。

這裡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當寶寶說髒話時, 你千萬不要大發雷霆, 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樣子, 或重複寶寶的髒話, 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 只會強化這種不良行為。

第二招:模仿療法

Advertisiment

模仿療法又稱為示範法, 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 學習和獲得良好行為, 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矯正方法。

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改變個體自己的行為是相當有效的, 其主要類型有:影視、錄影、讀物模仿法、現場模仿法、參與模仿法等。 上面的一位媽媽“編個故事讓寶寶自己體會”就是一個典型的讀物模仿法。 她在故事中讓寶寶最喜歡的東西擬人化, 讓寶寶體會到被人罵是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 同時, 在故事中要給寶寶一些好的建議, 比如在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和喜愛的玩具說一說等等, 而不能用罵人的方式。 總之, 你可以運用多種策略去幫助寶寶模仿學習正確的良好的行為, 最終也能讓他改掉罵人的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第三招:認知行為療法

這是通過糾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動或信念來改變兒童行為的一種方法。 它的特點是深入到內部思想的改造上。 這種方法的種類很多, 心理學家貝克的認知療法強調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認識, 注重通過直接干預和重建等手段來改變兒童的認知, 從而改變兒童的行為。

Step1:瞭解寶寶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 説明他認識到罵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就像上面的lucky媽媽一樣。

Step2:這個年齡段, 寶寶的自我意識尚未分化出主體與客體。 所以, 當你問他:“罵人, 好不好?”他一般會答你:“不好!”這是因為在他的自我意識中, 罵人說髒話是別人做的, 不包括他自己。 他說這些髒話, 只是在模仿, 覺得好玩而已。

Advertisiment
因此, 你不要從道德品質的角度去衡量這件事, 而應教導並積極暗示寶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雖然這時他的自我意識不完善, 但如果他也認同“罵人是不好的行為”, 那麼, 我們就能進一步說服和教育他, 下一次沒准他就會很大方地指出或承認錯誤了。
Step3:對寶寶的各種良好表現, 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回饋與強化, 如能改掉毛病, 或者表現出一點點良好的跡象時就及時表揚他, 使他徹底地去掉罵人的壞行為。


第四招:環境隔離法

你不妨仔細想想:寶寶為什麼罵人、說髒話?如果追因溯源之後, 發現他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 那麼就該採取環境隔離法, 讓他遠離不良環境, 如送到幼稚園, 不讓他跟一些說髒話的孩子一起玩,

Advertisiment
為他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或者自己帶在身邊, 即使不能完全放在身邊, 還需要長輩代其養育時, 就要告訴長輩, 不要在寶寶面前說髒話。 正如上面的寶寶媽媽所說:“脫離了不好的環境, 慢慢的他就會忘記。 ”

第五招:適當懲罰法

如果寶寶長大了一點, 比如到五六歲了, 仍有這種不良行為, 就可以給他適當的懲罰, 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為。

一般來說, 孩子的髒話沒有惡意, 但是父母不可聽之任之。 專家認為, 如果孩子長期不受約束, 會在性格發展上出現缺陷。

4歲的奇奇過年時得到一盒兒童拼圖, 於是他不亦樂乎地玩起來。 碰到拼錯時, 小嘴裡會不時地蹦出“他媽的, 怎麼又錯了”這樣的話, 不免使媽媽感到擔憂。

原因:奇奇的這句髒話肯定是從哪裡聽來的, 或許是大人在忙忙碌碌中不經意間的口頭禪。這時的孩子特別敏感,常常會抓住那些關鍵字,譬如“他媽的”、“笨蛋”等,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津津樂道起來。

提示:此時,父母不必去過於強調這一點,通常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髒話,只是一種模仿行為而已。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該由此反省一下,以後一定要格外留意,為孩子提供健康的語言環境。

5歲的辰辰看《大頭爸爸和小頭兒子》這部兒童電視劇已不止一遍了。那天他又在樂滋滋地看,奶奶湊上來問他某個情節,卻不料,辰辰沖著奶奶脫口而出“你怎麼像個白癡”,奶奶和同時在場的媽媽聽後都驚呆了。

原因:這時的孩子是不會故意侮辱他人的,他可能根本就沒搞清楚這句話的確切意思和惡劣程度,而只是無意中把在哪裡聽到的這句話,隨便地用了一下而已。

提示:不要粗暴地指責孩子,而應幫助他找到正確的說法。你可以問他:你認為的“白癡”是什麼意思?並且告訴他:“奶奶問你,你應該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她,因為這是兒童片,大人並不看這類電視劇。如果你這樣回答大人的話,奶奶會很生氣的。”如果孩子以後還再使用這句話,那麼你就應該嚴肅地告訴他“這樣說很不好,大家都會不喜歡你”。 

或許是大人在忙忙碌碌中不經意間的口頭禪。這時的孩子特別敏感,常常會抓住那些關鍵字,譬如“他媽的”、“笨蛋”等,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津津樂道起來。

提示:此時,父母不必去過於強調這一點,通常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髒話,只是一種模仿行為而已。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該由此反省一下,以後一定要格外留意,為孩子提供健康的語言環境。

5歲的辰辰看《大頭爸爸和小頭兒子》這部兒童電視劇已不止一遍了。那天他又在樂滋滋地看,奶奶湊上來問他某個情節,卻不料,辰辰沖著奶奶脫口而出“你怎麼像個白癡”,奶奶和同時在場的媽媽聽後都驚呆了。

原因:這時的孩子是不會故意侮辱他人的,他可能根本就沒搞清楚這句話的確切意思和惡劣程度,而只是無意中把在哪裡聽到的這句話,隨便地用了一下而已。

提示:不要粗暴地指責孩子,而應幫助他找到正確的說法。你可以問他:你認為的“白癡”是什麼意思?並且告訴他:“奶奶問你,你應該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她,因為這是兒童片,大人並不看這類電視劇。如果你這樣回答大人的話,奶奶會很生氣的。”如果孩子以後還再使用這句話,那麼你就應該嚴肅地告訴他“這樣說很不好,大家都會不喜歡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