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
1.氣陰兩虛:1~Ⅱ度心衰, 多見於心肌炎, 心臟炎。 主證:心悸氣喘、胸翳、活動加重、頭昏、易疲勞, 盜汗、顴紅、心煩、口渴不多飲, 睡眠差、舌質紅、脈結代或細數。
治法:養氣養陰, 寧心安神。
方藥:生脈散合炙甘草東加減。
黨參10 克, 麥冬10 克, 五味子5 克,
Advertisiment
方解:參、棗、味益氣養陰。 桂枝、炙甘草益心氣、通心陽;生地、阿膠滋心陰、養心血;酸棗仁、俠神、遠志寧心安神。
2.心血瘀阻:多見於先天心或合併心衰或Ⅲ度心衰。
主證:心悸、怔忡、氣急, 動則更甚, 胸悶不舒或口唇發紺, 兩顴暗紅, 煩躁不安, 右肋脹痛, 下肢或全身浮腫, 舌質紫暗或有紫斑, 苔薄膩, 脈濡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 補益心氣。
方藥:血府逐瘀東加減。
黨參10 克, 桃仁5 克, 紅花3 克, 川芎5 克, 赤芍6 克, 牛七6 克, 枳殼6 克, 柴胡6 克, 桔梗8 克, 當歸6 克, 熟地10 克, 炙甘草5 克。
方解:黨參、炙草益氣強心;紅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 擴張血管, 改善冠脈血流量;柴胡、桔梗、枳殼, 理氣豁胸;當歸, 熟地補血養血;牛七引瘀血下行,
Advertisiment
3.陽虛水泛:多見於Ⅱ~Ⅲ度心衰。
主證:心悸氣促, 端坐呼吸, 四肢厥冷, 下肢浮腫, 面色蒼白, 畏寒, 舌淡胖, 苔濁, 小便短少, 脈沉細或結代。
治法:溫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合濟生腎氣九加減。
熟附子5 克, 肉桂3 克(焗), 乾薑3 克, 白術10 克, 茯苓10 克, 車前子10 克, 澤瀉10 克, 炙甘草5 克。
方解:熟附子、肉桂、炙甘草振奮下焦元陽;乾薑、白術、茯苓以溫運中洲之元陽;車前、澤瀉甘淡滲水。
4.心陽虛弱:多見於心原性休克。 主證:心悸, 頭暈, 胸肮痞滿, 神疲乏力, 肢冷汗出, 面色蒼白, 尿少, 脈沉細。
治法:回陽救逆, 益氣複脈。
方藥:回陽救逆東加減。
北芪10 克, 黨參10 克, 白術10 克, 雲苓10 克, 炙甘草10 克, 桂枝3克, 龍骨20 克, 牡蠣20 克, 附子5 克, 于薑3 克。 方解:熟附、乾薑、炙甘草回陽救逆;桂枝、龍骨、牡蠣通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