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小兒風濕熱與風濕性心臟病

中醫辨證治療
1.風痹。 主證:多發性, 遊走性肢體關節疼痛, 以肘、腕、踝等處多見, 屈伸不
利, 有惡寒發熱等表症。 舌質紅、苔薄白, 脈浮數。 治法:法風通絡, 佐以散寒除濕。
方藥:防風東加減。 防風6 克, 羌活9 克, 秦充8 克, 麻黃3 克, 葛根15 克, 茯苓10 克, 苡仁15 克, 生薑3 克, 大棗4 枚, 甘草3 克。 方解:防風、羌活、秦艽、葛根祛風通絡;麻黃、茯苓、苡仁、生薑、大棗、甘草散寒除濕。
加減法:關節拘攣、不得伸者, 加附子以溫陽散寒、止痛。
2.寒濕阻絡(寒痹)。 主證:病久遷延不愈, 四肢關節疼痛, 而痛有定處, 關節屈伸不利, 自覺關節寒冷, 局部皮色不紅不熱, 舌質淡。 苔薄白,
Advertisiment
脈弦緊:治法:溫經散寒, 佐以祛風除濕通絡。
方藥:羌活防風散加減。 獨活8 克, 白芍10 克, 羌活8 克, 防風6 克, 靈仙6 克, 川芎5 克, 桂枝3 克, 甘草5 克。 方解:獨活、桂枝、川芎、白芍、甘草溫經散寒;羌活、防風, 靈仙法風除濕通絡。
加減法:痛甚加乳香5 克、沒藥5 克, 活血止痛。 內服大, 小活絡丹。
3.濕邪阻絡(濕痹)。 主證:肢體關節疼痛沉著, 痛有定處, 肌體笨重, 麻木不仁或腰脊冷重, 足腫, 舌質淡、苔白膩, 脈懦數。 治法:利濕活絡, 佐以法風散寒。
方藥:慧苡仁湯。 生苡仁15 克, 黃芪10 克, 羌活6 克, 獨活9 克, 麻黃3 克, 桂枝3 克, 蒼術9 克, 當歸6 克, 川芎5 克, 生薑3 克, 甘草3 克。 方解:北芪、苡仁、蒼術益氣健脾除濕;羌活、獨活祛風勝濕;麻黃、桂枝溫經散寒;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生薑、甘草健脾和中。 加減:若肌膚不仁而無疼痛者,
Advertisiment
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以益氣通陽。 或三痹湯
加減:獨活9 克, 秦艽8 克, 防己8 克, 川芎5 克, 當歸6 克, 熟地10 克, 桂枝3 克, 雲苓10 克, 杜仲10 克, 牛膝9 克, 黨參10 克, 北芪10 克, 川斷8 克。 或加服大, 小活絡丹, 或健步虎潛丸。
4.熱痹。 主證:關節紅腫熱痛或身體沉重疲倦, 發熱惡風, 口幹喜飲, 大便結,
小便赤, 舌質紅, 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活血通絡。
方藥:白虎加桂枝湯。 石膏15 克, 知母8 克, 桂枝3 克, 甘草5 克, 黃柏8 克, 連翹10 克, 銀花藤12 克, 生苡仁12 克。 方解:石膏、知母、黃柏、連翹、甘草清熱;苡仁利濕;桂枝、銀花藤活血通絡。
加減法:口乾渴飲, 加花粉10 克, 葛根15 克, 石斛12 克。 以上各證, 在治療時, 可加入下列引經藥:上肢寒痛:桂枝5 克、薑黃6 克。 下肢寒痛:牛膝10 克、木瓜15 克、獨活9 克、肉桂3 克。
Advertisiment
下肢濕重:防己10 克、木瓜15 克、足不任地加五加皮12 克。 上下肢痛:均可選用海風藤12 克、絲瓜絡10 克。 關節遊走性痛:羌活
9 克。 背部痛:狗脊15 克。
5.風寒濕熱痹影響心臟。 主證:在痹證的同時, 或因痹而導致的心動悸, 脈結代, 氣短, 喘促等。
治法:治療痹證的同時, 加入養心益氣之藥。
(5)痹證緩解期:關節已不腫痛, 尚留低熱者, 可用茯苓10 克, 澤瀉10 克, 青蒿8 克, 鱉甲15 克, 川地骨皮12 克, 白芍10 克, 生地12 克, 秦艽10 克, 甘草5 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