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鵝口瘡

鵝口瘡及治療本病證是口腔、頰粘膜, 舌上有白色如乳塊樣白屑, 有流涎, 拒食、煩躁等症。
本病為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 因為白色乳塊樣白屑酷似鵝口, 故稱“鵝口瘡”, 如果治療不及時白屑可蔓延至咽喉。 食道、氣管, 影響呼吸與吮吸, 也可出現危候。
中醫認為本病與心脾積熱和虛火上炎有關, 多見於體弱及營養不良等慢性病嬰兒。 西醫認為本病為口腔粘膜感染白色念珠菌, 或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而引起菌群失調。
中醫辨證治療。
本病多因積熱、虛火而致, 用藥宜清熱瀉火、滋陰降火, 多用燈芯、竹葉、木通、山桅子、生地、黃柏、丹皮、麥冬。
Advertisiment
並配合外用藥。
(1)心脾積熱:
主證:白屑見於頰粘膜, 或舌面等, 其周圍紅色, 可波及口唇、牙齦、軟胯。 煩躁不安, 哭鬧, 流涎, 拒食,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尖紅赤、苔黃、脈數、指紋紫滯。
治法:清熱瀉火, 解心脾積熱。 方藥:清熱瀉脾飲加減(本方為鵝口瘡常用方劑)。 黃芩5 克, 黃連3 克, 燈芯2 紮, 桅子6 克, 石膏12 克, 生地8 克, 赤茯苓10 克, 甘草2 克。 方解:黃連、山梔清心瀉火;黃芩、石膏瀉脾胃鬱熱;生地涼血滋陰以制火;赤茯苓, 燈蕊引熱下行。 諸藥合用, 積熱瀉除, 火不上薰。
加減:發熱加銀花10 克、連翹10 克, 清熱解毒;便秘加大黃6 克通便瀉火;小便短赤加木通10 克清熱導赤;口渴加天花粉10 克、葛根15 克生津止渴。
(2)虛火上浮。 主證:口腔白屑散在, 周圍焮紅不明顯,
Advertisiment
或口舌糜爛, 顴紅, 手足心熱, 口子不欲飲。 低熱, 食欲不振, 大便或溏, 小便赤, 舌光少苔, 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陰潛陽, 引火歸原。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熟地10 克, 山萸肉6 克, 淮山藥10 克, 茯苓10 克, 澤瀉6 克, 丹皮6克, 肉桂3 克(焗服)。
方解:熟地養血補腎, 益陰填精;山莫肉滋陰補腎, 固澀精氣;淮山藥健脾補氣, 茯苓、澤瀉滲濕, 導火下引;丹皮涼血退熱;肉桂納氣, 引火歸原。
加減:白屑色淡紅, 面白神疲、納呆便搪, 可用黃柏6 克、白術8 克、扁豆10 克;白屑較多、吮乳困難加蒲公英30 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