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常見的症狀,
是中樞神經系統發作性的功能障礙,
病因複雜。
根據國內初步調查,
癲癇占人群的0.78%~1.75%,
小兒的發病率尤高,
並可能影響小兒的精神及發育。
特點一般如下:反復發作性、腦電圖癇樣放電、腦部疾病這三個共通的特徵。
癲癇的病因及發病機理比較複雜, 臨床上常將癲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有些病人的病徵為反復的全部性癇性發作, 而始終未能找到器質性或代謝性病因, 稱為原發性或特發性癲癇。 大多數的癲癇是繼發於腦部的器質性或代謝性障礙, 也稱為繼發性癲癇或症狀性癲癇。
Advertisiment
根據本病發作的表現, 主要分為5種類型:
①大發作, 為強直一陣攣性發作, 是最常見的發作類型。
②小發作, 多見於學齡期間兒童。
③局限性發作。
④精神運動性發作, 多見於年長兒, 精神症狀表現較為突出。
⑤嬰兒痙攣症, 多數為3~8個月嬰幼兒發作。 此外, 還有以腹痛發作為主的腹型癲癇, 亦是小兒常見的類型之一。
癲癇病的治療是世界現代醫學領域裡難題之一。 目前, 對於已經明確原因的繼發性癲癇可以考慮對病因治療, 包括手術在內, 但在極大多數病例中, 主要為藥物治療。 癲癇的診斷, 除症狀外, 腦電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輔助手段。 其他如MRA、頭顱CT及MRl(核磁共振)有助於進行病因檢查, 可選擇性做檢查。 癲癇診斷一旦成立,
Advertisiment
中醫中藥治療本病不乏成功的經驗。 中醫學認為癲癇發生的原因有:先天因素(胎中受驚, 元陰不足)、血滯心竅以及驚風之後, 瘀阻竅道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外感風邪、內傷飲食、驚駭恐懼可成為誘發因素。 痰阻氣逆、淤血為其主要的病理過程;病位在心、肝、脾、腎。 臨床可分為陰癇、陽癇、驚癇、風癇、痰癇、食癇、淤血癇等證型。 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平肝熄風、豁痰開竅、熄風化痰、鎮心開竅。 如反復發作, 宜用健脾化痰、調補氣血、養心益腎等法固本培元。
在辨證的原則下, 我們研究中心常根據病童的大發作、小發作、局限性發作、精神性發作和間歇期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配合癇得安、啟脾丸等中成藥,
Advertisiment
癲癇經發作期治療後,
須預防間歇期再發。
在控制病程之後,
仍須堅持服藥6~12個月以上,
使體質改善,
疾病痊癒。
平素則注意患童的生活作息、精神調節和飲食。
忌食肥甘生冷之品,
適當的體育運動鍛煉。
實踐證明,
只有患者家屬和醫生加強配合,
小兒癲癇病是完全可以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