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保健>正文

乙肝免疫針對孕婦無益

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做法在我國大約始于10年前, 實際上臨床應用效果只是“理論推斷”, 并無臨床試驗, 至今已在上海、北京等20多個省市區廣泛應用。 在日前召開的乙型肝炎免疫預防高峰論壇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呼吁有關部門對這種做法予以干預。

莊輝院士解釋說, 首先,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乙肝免疫策略中沒有給孕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內容, 我國衛生部建議的乙肝免疫策略中也無此法。 第二, hbig的使用說明書中沒有“阻斷乙肝病毒宮內傳播”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如果擴大其適用范圍, 必須有臨床試驗, 有相關部門審批。 第三, 從臨床應用效果上看, 給孕婦注射hbig, 根本不能阻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孕婦將乙肝病毒傳給嬰兒。

莊輝院士說, 國內發表的有關宮內感染的論文, 多數是以人工引產胎兒為研究對象, 如利凡諾引產、水囊引產、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引產等。 利凡諾引產可損害胎兒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 并使胎盤組織變性壞死;水囊引產時, 水囊注入處可發生胎盤剝離、脫膜變性、局灶性壞死等。 因此, 從胎兒血液或肝臟檢出hbvdna不一定說明是宮內感染。 如果是宮內感染, 新生兒出生后, 可見hbvdna及hbv血清學標志的動態變化, 不能憑一次檢測結果下結論。

莊輝院士說,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與其給孕婦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不如花1/3的錢給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接種。 如在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注射hbig, 同時接種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中國倉鼠卵母細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小時內先注射1針hbig, 1個月后再注射第2針hbig, 并同時接種一針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 間隔1和6個月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 后者不如前者方便, 但其保護率高于前者。 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 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