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五個方法培養孩子同情心

同情心, 是指真心誠意理解他人, 設身處地體諒他人, 對不幸者持關心、愛護態度的一種情感。 心理學認為:同情別人的行為, 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 而且是人必備的一種最基本的素質。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同情心。


那麼,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呢?


1.讓孩子進行“角色置換”。 “角色置換”就是讓孩子去感受別人的悲歡苦愁。 就是讓孩子設想自己就是那不幸者, 體驗不幸者所具有的感受。 例如, 當孩子把一個小朋友推倒在地, 額部起了個青疙瘩, 痛得大哭不止時, 你就可以問孩子;“要是別人把你推倒,

Advertisiment
額上起個大疙瘩, 你痛不痛?”這時, 孩子只要一想像, 自身就與不幸者“調換”了位置, 心理上甚至生理上就會感到一陣疼痛。 當一個人能深切地知道別人的身心感受時, 他就容易產生把別人的不幸當成自己的不幸, 並謀略幫助其解脫不幸的願望和行動。


2.培養孩子愛惜物品和小動物的品德。 有調查表明, 在日常生活中, 愛惜物品和小動物的兒童, 絕大多數都具有強烈的同情心;而隨意拆砸玩具、物品, 摔打小動物的兒童, 均具有強烈的攻擊性, 缺乏同情心。 所以, 應從小培養孩子愛惜物品和小動物的良好品德, 嚴格糾正孩子有意損壞物品, 殘酷對待小動物的行為。


3.培養孩子分享的行為。 在對待食物和玩具方面,
Advertisiment
避免孩子養成獨食獨佔的習慣, 儘量使孩子懂得應與家長、朋友共同分享的道理。 這就首先需要家長改變認為“孩子小應當吃大的, 吃好的”觀念, 讓孩子處於與人同等的位置, 只享用自己應得到的東西, 不要給優惠照顧。 對孩子貪占、自私的行為應嚴加制止, 使其改正。
4.引導孩子關心他人, 幫助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應引導孩子關心和幫助他人。 小朋友摔倒了, 趕快去把他扶起來;同學的鉛筆丟了, 主動借筆給他;鄰居奶奶提著滿滿一籃菜, 上去搭一隻手;老師生了病, 熱情地為他送水, 取藥。 孩子一有這樣好表現, 家長應注意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肯定與鼓勵。 這樣, 不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得以強化, 而且可以使孩子體驗到關心與助人的樂趣,
Advertisiment
進而增強其同情心。


5.引導孩子厭惡殘忍, 愛護弱小。 有些孩子, 年紀雖小, 但很殘暴, 常揉爛鮮花, 折斷樹苗, 虐待雛禽, 殘害小動物。 殘忍行為和對殘忍行為的麻木不仁, 無動於衷, 都是嚴重缺乏同情心的表現。 培養同情心, 一方面, 要使孩子對殘忍的事物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感, 平常要儘量少讓孩子接觸殘酷的場面, 如電視、圖畫書中廝殺、虐待、毆打等;另一方面, 要使孩子有保護弱小的心理和習慣, 那怕是一棵小草, 一個小螞蟻, 一隻傷殘的小鳥, 都應當珍惜愛護。 孩子能厭惡殘忍, 愛護弱小, 他的同情心也就更加深刻化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