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因素影響鈣吸收?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 有99%存在於骨頭及牙齒之中, 一旦鈣質不足, 骨骼不僅生長速度減慢, 而且易碎。 成年後的寶寶還易患骨質疏鬆症;缺鈣會影響牙齒發育。 寶寶不僅出牙遲。 牙列不齊, 並且會增大日後患蛀牙的可能性。

鈣缺乏將引起這些症狀:

多汗、枕禿、夜驚、囟門閉合遲緩、方顱、雞胸, 肋骨串珠, “×”型或“O”型腿、出牙遲緩, 牙列不齊。

鈣的吸收利用和很多因素有關

(1)維生素D能促進鈣和磷在腸道的吸收。 食物中富含維生素D的有魚肝油、雞蛋黃、黃油、肝、奶等, 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D。 人的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

Advertisiment
經紫外線或陽光照射後轉變為維生素D, 因此, 兒童經常曬太陽, 對促進骨骼發育有益。

(2)乳糖能促進鈣的吸收。 由於乳糖和鈣形成低分子可溶性絡合物, 促進了鈣的吸收, 因此乳糖可增加小腸吸收鈣的速度。

(3)膳食蛋白質供應充足, 有利於鈣的吸收。 蛋白質消化分解為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和精氨酸後, 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 因而利於鈣的吸收。

(4)適宜的鈣、磷比值可促進鈣吸收。 一般認為鈣、磷比值在2:1益於鈣吸收。 有的營養學家推薦, 嬰兒時期的鈣、磷比值以1.5∶1為宜, 1歲以後鈣、磷比值維持在1∶1為宜。 動物實驗證明:鈣、磷比值低於1∶2時, 鈣從骨骼中溶解和脫出增加, 嚴重時可導致骨質疏鬆症。

(5)賴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均可增加鈣的吸收,

Advertisiment
尤以賴氨酸作用最為明顯。 氨基酸可與鈣形成容易吸收的鈣鹽, 故膳食中適量的蛋白質可增加由小腸吸收鈣的速度, 但是過量的蛋白質攝入, 則增加尿鈣排出。

(6)植酸鹽、纖維素、糖醛酸、藻酸鈉和草酸可降低鈣的吸收。 它們均存在於常見的食物中, 並可與鈣形成不易被吸收的鹽類。 菠菜、大蕹菜(空心菜)、莧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中的鈣難於吸收, 而且影響胃腸道內其他食物鈣的吸收。

(7)脂肪攝入過多或脂肪吸收不良, 均可導致游離脂肪酸過多, 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皂, 從糞便中排出。

(8)過量的酒精、尼古丁均可妨礙鈣的吸收, 為此要少飲酒少吸煙。

(9)酸性介質有利於鈣的吸收, 因較低的PH植, 可保持鈣的溶解狀態。

Advertisiment

(10)運動可增加鈣的吸收。

(11)激素對鈣吸收的影響很大。 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同類均不利於鈣的吸收。

上述因素對鈣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在考慮這些客觀因素調整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的同時, 還應注重人體自身的調養。 雖然鈣的吸收主要在腸道, 但中醫理論認為"大腸小腸皆屬於胃", 即大腸小腸的功能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脾胃, 脾胃不健則吸收不利。 龍牡壯骨沖劑具有強先天、補後天之功, 在大群"扶正健脾"藥的作用下, 調養後天, 改善腸胃功能, 促進鈣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適合脾胃功能較差的人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