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胎教常識>正文

你信胎教嗎且聽專家是如何說

案例:準媽媽小朱, 自打懷了小寶寶, 就買來了一整套的胎教教材——盒磁帶和一個播放器, 小朱深信, 從娘胎里就開啟寶寶的智力, 將來他(她)肯定能“勝人一籌”。 于是, 天天在固定的時段, 把播放器扣在肚腹上, 讓寶寶聽胎教音樂, 一天不拉, 直至前不久, 她讀到了一北京晚報2003年12月7日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 叫作《胎教誤導父母》, 而且引題是“胎兒出生后才有聽覺功能, 在肚子里根本聽不見音樂”, 這讓她嚇了一跳:敢情自己天天做的功課沒有用啊?那么, 胎兒到底有無聽覺功能?胎教真的有用嗎?中央電視臺記者最近采訪了有關專家,
Advertisiment
且聽專家是如何說的。 ——編者 專家意見不一 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兒童保健學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兒科研究所兒童健康與環境研究室主任丁宗一認為, 在不同時代, 這個名詞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所說的這個胎教, 它沒有任何自然科學基礎, 也就是說它沒有提供按照科學嚴格設計和論證的東西, 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 沒有任何證據, 它不是一門學科, 也不是科學的。 丁宗一教授說:因為孕婦的子宮和身體本身有本體的噪音, 如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流的聲音, 這些聲音可統稱為噪音。 這些噪音對于胎兒的發育, 是越少越好。 那么我們如果再人為制造出不和諧的聲音, 強加給胎兒聽,
Advertisiment
無疑會增加噪音對胎兒正常發育的干擾。 因為在自然的懷孕過程中是沒有這些人為因素干擾的, 如果要做胎教的話, 是屬于對胎兒的意外傷害。 丁教授講, 國內現在有一種三維超常圖, 可以看出, 胎兒在子宮內對于外界的壓力及聲音的刺激是處于一個抵抗排斥的反應。 強行給胎兒施以胎教的話, 他的生理節奏也會發生變化。 與丁教授針鋒相對的是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副教授賈曉芳, 她認為, 胎教應該屬于優生學范疇, 而優生又是全世界公認的一門學科, 優生學主要分為預防性優生學和促進性優生學, 預防性優生學包括產前診斷、計劃生育等。 促進性優生學包括使優者更優, 是能夠提高人口素質的一門學科,
Advertisiment
而胎教的研究正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 所以說它應該是屬于優生學范疇的。 賈曉芳大夫認為, 日常的生活當中, 胎兒不可能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你不給他聽音樂, 他也會聽汽車叫, 也會聽到嘈雜的或其他的聲音。 而在比較舒緩、比較優雅的音樂中, 這些沒有被高頻音波刺激的胎兒, 活動是非常的舒松的。 反之, 要是接受到噪音, 或者高頻調的聲音, 孩子就會出現抽動和痙攣的動作, 孕婦自身也有不同的感覺。 胎兒有聽覺功能嗎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國第一位從事人體透聲試驗的聲學研究者、也是胎教傳聲器的研究發明者邵道遠教授曾經參與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1986至1989年,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邵道遠教授為了解開聲音在子宮內的傳播之謎,
Advertisiment
和北大人民醫院婦科專家聯合做了一個人體透聲的實驗, 邵教授說, 當時的實驗分兩部分, 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是進行動物性實驗, 就是把麥克風包裹在等同于孕婦脂肪厚度的豬肉里, 而后在肉的周圍放音樂。 實驗結果發現從肉里接受到的音樂, 高頻聲音損失比較多, 原來比較明朗亮麗的音樂, 變得比較沉悶。 第二個階段就是找了四位準備做墮胎手術的孕婦。 由婦產科的醫生把一個很小的麥克風放置在子宮中胎兒的附近。 這樣從空氣中傳到孕婦腹部里的音樂就全部被記錄了下來。 回放的結果, 與用豬肉做的實驗結果是一致的, 就是兩千赫茲以下的聲音比較容易保真地傳到孕婦腹部里面去。
Advertisiment
兩千赫茲以上的聲音損失比較大, 所以聽起來高頻聲就弱了, 這個音樂就發悶了。 很難想象傳入子宮的音樂是這么一種失去高頻的音樂。 胎兒在子宮里, 雖然聽覺功能已漸發育, 但子宮里充滿了羊水, 胎兒的耳朵又是如何聽到音樂的呢? 這個問題我們很快在邵道遠教授那里得到了答案。 芭蕾舞演員在水下是聽不到空氣當中的聲音的, 這是因為空氣當中的聲音通過水面時, 被反射掉了。 而通常情況下, 表演水下芭蕾的時候, 采用的是兩個放音系統, 一個是空氣當中的放音, 一個是水下放音。 但在這個時候, 演員在水下聽音樂不是通過耳朵來聽的, 而是通過頭蓋骨感受到的, 這就叫做骨傳導。因為水對聲音的阻抗和密度與聲速是相近的,所以聲波能夠引起頭蓋骨的振動,這種振動傳到內耳經過大腦的分析也就聽到聲音了。而在空氣當中聽聲音,是通過耳膜的振動,把聲音傳到鼓膜,由鼓膜振動再傳到腦膜來聽的。所以人的聽覺有兩個通道,一個是氣道一個是骨道。空氣當中的阻抗很低,密度也低,骨道是不起作用的。因此說來,邵教授認為胎兒在身體內充滿羊水的環境里是通過骨傳導來聽音樂的。 邵教授認為胎教的重點,應該是教育孕婦,使孕婦心態正常,在孕期過程當中心平氣和,很愉快很快樂。

這就叫做骨傳導。因為水對聲音的阻抗和密度與聲速是相近的,所以聲波能夠引起頭蓋骨的振動,這種振動傳到內耳經過大腦的分析也就聽到聲音了。而在空氣當中聽聲音,是通過耳膜的振動,把聲音傳到鼓膜,由鼓膜振動再傳到腦膜來聽的。所以人的聽覺有兩個通道,一個是氣道一個是骨道。空氣當中的阻抗很低,密度也低,骨道是不起作用的。因此說來,邵教授認為胎兒在身體內充滿羊水的環境里是通過骨傳導來聽音樂的。 邵教授認為胎教的重點,應該是教育孕婦,使孕婦心態正常,在孕期過程當中心平氣和,很愉快很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